全身乏力、酸软、困倦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1. 生活方式相关
最常见的其实是过度劳累或突然加大运动量。肌肉在运动过量后会产生乳酸堆积,甚至出现细微损伤,于是出现酸痛感。这种疼痛通常在运动后一到三天最明显,休息几天就会好转。
睡眠不足或昼夜颠倒也会让身体得不到充分修复,结果越睡越累,早晨起床时感觉全身僵硬,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
长期饮食不均衡,比如缺乏维生素D、B12、铁或钙,也会引起肌肉乏力、骨头酸痛,甚至手脚麻木、抽筋。
另外,夏天出汗多、喝水少,或者腹泻、呕吐后没有及时补液,可能把体内的钾、钠、钙等电解质“冲走”,导致肌肉痉挛、乏力、心悸。
2. 感染性疾病
急性流感、新冠或其他病毒感染时,病毒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会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典型表现就是高热、咽痛、咳嗽,同时全身肌肉酸痛。
如果感染迁延成慢性,例如结核、慢性肝炎,身体会长期处于“打仗”状态,能量消耗大,于是出现长期低热、盗汗、体重下降,也会觉得浑身没劲。
3. 内分泌或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整个身体的“发动机”转速下降,人会怕冷、浮肿、体重增加、记忆力变差,同时肌肉和关节都容易酸痛。
糖尿病如果长期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四肢麻木、夜间疼痛,还伴有多饮、多尿、口渴等症状。
4. 风湿免疫性疾病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中枢敏化疾病,典型表现是全身多处压痛点,晚上睡不好,白天容易焦虑、情绪低落。
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会“误伤”自己的关节、肌肉和皮肤,出现关节肿痛、晨僵、皮疹,疲劳感也很明显。
5. 心理与神经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时,大脑会把情绪压力“翻译”成躯体症状,常见的是全身乏力、胸闷气短、睡眠浅。
还有一种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情况,患者会持续半年以上感到极度疲劳,稍微活动就加重,但常规体检又找不到明确器质性病变,这与神经-内分泌轴紊乱有关。
何时必须就医
如果疼痛持续超过一周,休息后仍无明显缓解;或者伴随发热、皮疹、关节肿胀;或者出现体重骤降、夜间盗汗;又或者本身有糖尿病、甲状腺病、肿瘤等慢病史,都建议尽快去内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
在家可以先做三步自我调整
第一步,调整作息:保证每天睡够7到9小时,避免熬夜;每坐一小时就起身活动五分钟,减少久坐。
第二步,补充营养:每天吃一个鸡蛋、喝300毫升牛奶、抓一小把坚果;每周吃两次深海鱼,补充维生素D和ω-3脂肪酸。
第三步,心理调节:睡前做十分钟冥想或深呼吸;如果连续两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及时寻求心理评估。
若经过一两周调整仍无改善,就需要到医院抽血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C反应蛋白、维生素D水平、自身抗体等,明确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浑身感觉无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酸软困倦的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