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7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天气变化频繁,很多人早上起床时,腰部酸胀得像被人揍了一样。特别是久坐上班族,或者年纪稍大的中老年朋友,腰酸背痛成了“标配”,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怎么都不舒服。
可你知道吗?有些腰痛,其实是“瘀血”在作怪。
别急着贴膏药、吃止痛片,中医里有两个宝贝,泡水喝一喝,也许就能让你轻松不少。它们不是偏方,而是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材,安全、靠谱,还有不少研究和专家认可。
腰痛反复发作,可能不仅仅是“劳累”很多人一腰痛,就以为是累着了,忍一忍就过去。其实,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腰痛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气血不畅。
尤其是长时间久坐、熬夜、缺乏锻炼、湿寒侵袭这些因素,会让气血运行变慢,局部形成瘀血,导致筋骨失养,从而引发慢性腰肌劳损、风湿型腰痛、寒湿腰痛等问题。
如果你腰痛伴随以下几种症状,更要当心是“血瘀”型腰痛:
腰部酸胀、刺痛,按压会痛
天冷或阴雨天加重
痛点固定,不容易缓解
女性在经期或产后更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单靠外敷和按摩效果有限,必须从内部调理,活血化瘀,才是治本之道。
两味中药,泡一杯“化瘀茶”,温经止痛有奇效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问题多与肾虚、寒湿、气滞、血瘀有关。针对“血瘀型”腰痛,两味中药常被推荐:川芎 和 红花。
一、川芎:血中之气药,活血又止痛
川芎被称为“血中之气药”,是中医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
现代研究发现,川芎中的川芎嗪、挥发油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明显缓解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腰部僵硬和疼痛。
而且川芎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因慢性炎症导致的腰肌劳损也有辅助改善作用。
参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20年第45卷发表文章指出,川芎嗪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二、红花:化瘀止痛,“女子养血第一花”
红花,虽小却烈,被称为“女子养血第一花”,但其实男女皆宜,尤其适用于血瘀疼痛。
中医认为,红花入心肝经,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特别适合用于跌打损伤、慢性腰痛、瘀血阻络型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A、B具有抗血栓、扩张血管、抗炎镇痛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腰背部疼痛。
中国药科大学团队在《中草药》期刊发表研究称,红花黄色素A能显著改善微血管循环、缓解缺血性疼痛。
川芎+红花:协同作用,泡茶就能喝很多人以为中药只有煎煮才有效,其实这两味药材水煎或热水冲泡都可以释放有效成分,非常适合日常保健使用。
简单用法如下:
川芎3克 + 红花2克,用300ml热水冲泡
加盖焖10分钟后饮用,每天1~2次
连续饮用1周为一个周期
这两味药材味道不苦,带点微香,坚持喝一段时间,很多人会发现腰部轻松了,疼痛减轻了,连睡觉都舒服了不少。
哪些人适合喝?哪些人要注意?适合人群:
腰部酸胀、刺痛,按压痛感明显
经常久坐、少运动、气血循环差的人
女性经期前后腰痛明显
风湿性腰痛、寒湿困阻型腰酸者
不建议人群:
孕妇(红花活血,可能刺激子宫)
月经过多者(活血药可能加重出血)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等)
如果你本身有慢性病或服用其他药物,建议先咨询医生再使用,避免药物间互相影响。
腰痛不是小事,不能一拖再拖很多人对腰痛不当回事,特别是年轻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长期腰痛可能是慢性炎症、椎间盘退化、甚至肾脏问题的信号。
中国康复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超过70%的人曾经历不同程度的腰痛,而其中超过30%的人是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正确的做法是:
养成良好的坐姿,避免久坐
每天适当活动,尤其是核心肌群锻炼
保持腰部温暖,避免受凉
发现腰痛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排查
而对于因血瘀引起的慢性腰痛,配合川芎和红花泡水调理,是一种温和、安全、有效的方式。
写在最后:调好气血,腰才能“挺得住”腰是支撑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腰一出问题,全身都跟着不舒服。中医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调气活血,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不要再一味忍耐,也别只靠止痛药应付。试试这杯“活血茶”,用中医智慧帮你化解腰痛烦恼。
当然,如果症状持续或有加重趋势,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别把慢性问题拖成大病。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2020年版. 国家药典委员会.[2] 《中国中药杂志》. 2020年第45卷,《川芎嗪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镇痛作用研究》.[3] 《中草药》. 2021年第52卷,《红花黄色素A改善微循环作用机制研究》.[4] 中国康复医学会. 《2023年中国腰痛人群健康白皮书》.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长期腰酸应该怎么治疗(经常腰痛的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