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咽喉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后者常与长期刺激(如烟酒、粉尘)相关。用药需“分急慢、辨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以下梳理核心用药知识。
一、急性咽炎:快速缓解症状,警惕感染加重
急性咽炎起病急,常伴随咽痛、咽干、发热、吞咽不适,需先明确感染类型再用药:
- 病毒感染(占比超70%):无需使用抗生素,以“对症缓解”为主。
- 咽痛明显:可含服咽喉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西吡氯铵含片),或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漱口,减轻黏膜炎症;疼痛严重时,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同时缓解咽痛和发热。
- 咽干、咳嗽:可服用中成药(如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帮助清热利咽,改善局部不适。
- 细菌感染(多伴随黄脓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务必按疗程服用,避免擅自停药导致感染反复或耐药。
- 禁忌提醒:急性咽炎不可盲目用“镇咳药”,若咳嗽伴随咳痰,镇咳可能导致痰液滞留,加重咽喉刺激;儿童、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剂型或安全性高的药物。
二、慢性咽炎:长期调理为主,减少诱因是关键
慢性咽炎病程长,以“咽干、异物感、晨起恶心”为主要症状,用药核心是“缓解不适、修复黏膜”,而非依赖抗生素:
基础护理用药:
- 改善咽干:长期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清洁咽喉、保持黏膜湿润;也可服用黏膜保护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膜修复,减少异物感。
- 缓解炎症:若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可短期使用中成药(如咽炎片、金嗓利咽丸),帮助疏肝理气、化痰利咽,避免长期服用苦寒类中药损伤脾胃。
针对性用药:
- 过敏相关慢性咽炎(伴随鼻痒、打喷嚏):需联用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同时治疗鼻炎(如用鼻用激素),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
- 反流性咽炎(伴随反酸、烧心):需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控制胃酸反流,从根源减轻咽喉黏膜损伤,不可仅用咽喉局部药物。
三、用药必知的3个关键原则
1. 抗生素“不滥用”:仅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咽炎需用抗生素,慢性咽炎或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无效,还可能破坏咽喉菌群平衡,增加耐药风险。
2. 含片“不长期含”:部分咽喉含片含蔗糖或刺激性成分,长期含服可能导致牙齿龋坏或黏膜刺激加重,建议每次含服不超过5天,症状缓解后停用。
3. 慢性病“先治原发病”:若慢性咽炎由鼻炎、胃食管反流、哮喘等疾病引发,仅治咽喉无法根治,需先针对原发病用药(如鼻炎用鼻用激素、反流用抑酸药),才能减少咽炎复发。
四、常见用药误区澄清
- 误区1:“咽炎都要吃消炎药”。“消炎药”多指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病毒感染或慢性咽炎用了不仅没用,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
- 误区2:“症状消失就停药”。慢性咽炎需“阶梯式停药”,如含漱液可从每日3次减至1次,再逐渐停用;反流性咽炎需按疗程服抑酸药(通常4-8周),突然停药易导致症状反弹。
- 误区3:“依赖偏方替代规范用药”。如长期用“胖大海泡水”,其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导致腹泻;“蜂蜜水润喉”仅适合无糖尿病者,且温度过高会破坏成分,建议用40℃以下温水冲泡。
五、咽炎护理的辅助建议
用药之外,长期保护咽喉更重要:避免吸烟(包括二手烟)、饮酒,减少辛辣、过烫食物刺激;雾霾天外出戴口罩,避免粉尘或有害气体吸入;长期用嗓者(如教师、主播)注意间歇休息,多喝水保持咽喉湿润。
若咽炎症状持续超过2周(如慢性咽炎异物感加重),或伴随吞咽困难、痰中带血,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咽喉部肿瘤等严重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急性咽喉炎吃什么药最有效?(咽炎用药指南对症选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