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最近总喜欢挠胳膊,衣服稍微穿得紧身一点,就感觉怎么都不舒服。他本想换件宽松衣服就草草了事,但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小姜迷迷糊糊地抓着自己的胳膊,突然摸到一个大红疙瘩,摸着硬硬的,还有点疼。
小姜刚开始以为是毛囊炎,以为过两天就能自己好。但是三天过去了,那个大红疙瘩还是肿得老高,疙瘩周围也特别红,摸上去还是热的,疼得小姜都不敢穿带袖子的衣服了。
他赶紧上网查这是什么东西,一查发现,这疙瘩跟网上说的火疖子一模一样。网上都说火疖子特别难好,最好早点去看看大夫。小姜眼看胳膊上的火疖子越来越疼,赶紧出门找了家中医诊所。
诊所里的大夫看了看小姜胳膊上的火疖子,又轻轻按了按,判断说,“嗯,是火疖子,不过还好,这火疖子现在只是热痛,还不是很严重,敢拔罐吗,拔罐治得快。”
小姜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拔过罐,他也有点害怕,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大夫让小姜躺在床上,先在缓解症周围涂了一层润滑油,然后拿起玻璃罐子,点燃酒精棉球,在罐子里滚一圈之后快速抽出,扣在了火疖子周围。
罐子拔下来之后,小姜的胳膊一团紫一团红,看起来特别吓人,大夫让小姜不用太担心,这是正常的,说明身体里的湿气和淤血都被拔出来。
大夫又给小姜开了一服中药,说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火疖子能好得更快。小姜回家之后,每天都按时喝药,火疖子确实好了不少,周围的皮肤都没那么红了,摸着也没那么疼。
但在小姜以为火疖子马上就要好了的时候,他发现火疖子中间有一个黑硬点。正好中药要喝完了,小姜直接去了诊所找大夫问情况。大夫让小姜放宽心,这是火疖子成熟的表现,把里面的脓液排出来就好了。
于是,大夫拿着消毒的针,轻轻把火疖子的黑硬点挑破,瞬间火疖子就流出了脓液和血。这一下,小姜觉得自己胳膊突然轻松不少,那种火热的感觉瞬间就消失了。大夫用中药纱布敷在火疖子上,叮嘱小姜每天都来换药。
小姜的火疖子眼看着一天天消下去,大夫还告诉他,“这次好了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后还得做好这几个方面,才能防止火疖子复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火疖子不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其实是身体内外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体质方面看,人与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有些人天生体质偏热,更容易出现火疖子。火疖子就是在提醒身体里的“火”有点过头了。
如今生活节奏快,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情绪问题随之而来。中医认为,长期处于生气、着急、焦虑等不良情绪中,极易导致肝火上炎。肝火一旦过旺,身体内的气血运行就会受到干扰,变得不顺畅,皮肤上的火疖子就成了发泄口。
如果长期偏好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像火锅、烧烤、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会让体内的“火气”更旺。时间长了,身体就受不了,火疖子就容易冒出来。而且,如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会打乱身体的正常代谢,给火疖子的出现创造条件。
再谈谈外因,也就是皮肤遭受的外部侵袭。皮肤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要是皮肤清洁不干净,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就容易在皮肤上滋生。比如大量出汗后不及时清洗,或者长时间不洗澡、不更换衣物,皮肤上的毛孔就会被污垢堵塞,容易引发炎症,形成火疖子。
有时候,皮肤不小心受了点伤,比如划伤、擦伤、磕碰等,这些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伤口周围的皮肤组织会因细菌入侵而产生炎症反应,最终形成火疖子。
回顾小姜的治疗过程,拔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中医理论来看,拔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原理,将罐子吸附在人体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火疖子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于经络系统之中。火疖子出现的时候,通常是气血在局部出现了瘀滞。拔罐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让气血重新流通起来。气血顺畅了,火疖子的炎症反应就会减轻。
二、排出湿气和淤血
拔罐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紫红色的印记。这可不是什么副作用,而是身体里的湿气和淤血被拔出来了。湿气和淤血如果长期在体内积聚,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随着湿气和淤血被排出,身体内部的病理状态得到改善,火疖子也就更容易好了。
既然火疖子这么麻烦,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预防?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平日应多选择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各类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此外,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例如绿豆、苦瓜、冬瓜等,维持身体阴阳平衡,降低火疖子出现的概率。
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要掌握有效的情绪释放方法,比如通过适度的运动,与亲朋好友倾心交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这样身体内的气血才能顺畅运行,火疖子也就不容易出现。
还要确保每天拥有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早上6点到7点按时起床。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体的精力充沛。
另一方面是做好皮肤护理,日常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洗澡,保持皮肤干净。洗澡的时候,要用温水,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皮肤潮湿滋生细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时刻注意保护皮肤,尽可能避免皮肤受到外伤。比如在运动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摔倒、擦伤。如果不小心受伤了,要及时处理伤口,消毒后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好,防止细菌感染,降低引发火疖子的风险。
通过小姜的经历我们能深刻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贯穿生活细节。遵循中医建议,从日常点滴做起,调节生活方式、呵护皮肤健康,才能远离火疖子的侵扰。
参考文献
[1]牟宽厚.为什么会长疖子[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6,(04):39.
[2]张颖颖.要命的疖子[J].健康博览,2018,(07):25.
[3]石敦奇.如何与火疖子和平共处[J].学与玩,2020,(09):25.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医生这个是火疖子吗里面有硬硬的一块(胳膊长火疖子剧痛难忍中医治疗有妙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