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2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几年,脂肪肝成了体检报告里最常见的“熟面孔”之一。
很多人看着报告一脸懵:“我也不喝酒,怎么突然就得了脂肪肝?”还有人不以为意:“脂肪肝嘛,听着也不严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但真相是:脂肪肝不是无缘无故找上门的,更不会自己悄悄好起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提醒:脂肪肝如果不重视,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而医生们也发现,有脂肪肝的人,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生活习惯——不是“天生有病”,而是“自找麻烦”。
一、脂肪肝到底是怎么回事?别再以为它只是“肝上长了点油”脂肪肝,全称是脂肪性肝病(FLD),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肝重的5%,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根据2022年《中华医学会脂肪性肝病诊疗共识》,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已超过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别看它前期没什么症状,但发展到中晚期,肝细胞长期被脂肪“包裹窒息”,会引发炎症、坏死,最终走向肝硬化甚至肝癌。
所以,脂肪肝不是“虚惊一场”,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健康隐患。
二、为什么你会得脂肪肝?医生总结:这5种习惯最“要命”1. 饭吃太快,顿顿吃撑
不少人吃饭像打仗,三五分钟就把饭扒拉干净。时间短,咀嚼少,饱腹信号还没传到大脑,已经吃多了。
长期暴饮暴食,热量过剩,脂肪就在肝脏堆积,慢慢养出脂肪肝。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超50%的脂肪肝患者都有“吃得快、吃得多、吃得油”的习惯。
2. 一天坐十小时,运动不到十分钟
“久坐族”是脂肪肝高危人群。工作一坐一天,下班窝在沙发上刷手机,身体摄入的热量完全没地方消耗,只能转化成脂肪存起来。
《中华肝脏病杂志》研究发现:运动频率与脂肪肝发病呈显著负相关,每周规律运动超过3次的人,脂肪肝风险降低32%。
3. 甜饮料当水喝,奶茶可乐不离手
很多年轻人不喝白开水,一口奶茶下去就是400大卡,再加点蛋糕、雪糕,糖分爆表。
研究表明,过量果糖摄入会直接刺激肝脏合成脂肪,这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诱因之一。
尤其是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在饮料中的存在感极高,对肝脏的伤害比你想象中更大。
4. 天天熬夜,睡眠混乱
熬夜不仅伤眼伤脑,还直接扰乱肝脏代谢节律。
肝脏是个“夜间器官”,夜里11点到凌晨3点正是它排毒修复的黄金时间。
长时间熬夜,会让肝细胞得不到休息,脂肪代谢紊乱,肝脏就逐渐“油腻”起来了。
5. 情绪不稳,压力大到“肝火旺”
有人一紧张就吃,一焦虑就吃,结果就是“情绪性进食”,热量摄入飙升。
同时,情绪压力也会通过激素影响肝脏功能,皮质醇水平上升,会促进脂肪在内脏堆积,肝脏首当其冲。
三、脂肪肝不是“胖子专属”,瘦人也可能中招!很多人误以为脂肪肝是“胖人的病”,但其实,瘦人也可能得脂肪肝。
医学上称之为“隐匿性脂肪肝”或“瘦体型脂肪肝”,尤其常见于内脏脂肪比例高、胰岛素抵抗严重的人群。
也就是说,即使你体重正常,但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代谢紊乱,一样可能肝脏“长油”。
脂肪肝的可怕之处在于初期没感觉,但一旦发展到肝纤维化,逆转难度就会大很多。
好消息是:早期脂肪肝是可逆的!
多项研究证实,只要改变生活方式,坚持3—6个月,肝脏脂肪含量可显著下降。
以下是医生们公认的三大逆转关键:
· 管住嘴:控制热量,远离高糖高脂食物
· 迈开腿:每周中等强度运动不少于150分钟
· 查体检:定期做肝功能、肝脏彩超,早发现早干预
脂肪肝前期几乎没有明显不适,可能只是偶尔乏力、腹胀、转氨酶偏高,很容易被忽视。
而一旦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细胞已出现炎症和损伤,未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
广东省人民医院肝病中心提醒:脂肪肝不是“良性病”,而是“沉默的杀手”。
写在最后脂肪肝不会凭空出现,它往往是错误生活方式的“叠加结果”。如果你体检报告上已经出现它的身影,别再装作没看见。
从现在开始,少吃一口油,多走一步路,早睡一个小时,情绪少一点起伏,你就已经在拯救自己的肝了。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性肝病诊疗共识意见(2022年版)》
2. 广东省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脂肪肝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指南》
3. 《中华肝脏病杂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研究》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脂肪肝主要原因有哪些(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脂肪肝研医生发现有脂肪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