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集体拉黑那天,我差点把工牌扔进垃圾桶。
剑桥刚出的报告说,73%被孤立的人三个月内绩效反而涨,我盯着屏幕笑出声——原来我成了别人眼里的“实验样本”。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在电梯里打招呼,没人应声。
到了工位,发现昨晚拉的小群全退了,连平时蹭我会员的实习生也把我删了。
HR发邮件让我交周报,抄送列表里独独漏掉我。
我盯着空白文档,脑子却异常清醒:再内耗就真废了。
我关掉微信,把 Teams 签名改成“知识分享志愿者”。
午休时往公共频道丢了份我熬夜写的 Python 脚本,三分钟就收到三个点赞,其中一个是隔壁部门老大。
下午我把脚本改成自动化报表,顺手把源文件甩进公司云盘,附了句“谁用谁拿走”。
第二天,财务妹子私信我:哥,能帮我跑个数吗?
我回:咖啡就行。
领英说42%的HR认“战略性社交”比瞎混圈子有用,我干脆只留五个关键联系人:财务、法务、数据、产品、行政。
每周抽两小时帮他们擦屁股,擦完把过程写成一页纸丢群里,标题统一叫“踩坑记录”。
不到一个月,他们开始主动拉我进小会,座位也从角落换到打印机旁边——离咖啡机两步,离八卦中心两步,刚刚好。
晚上回家我跟着 YouTube 做正念训练,斯坦福说六周能让大脑皮层增厚17%,我没测,但睡眠确实从四小时涨到六小时。
周末去公园跑5公里,跑完把配速截图发在内部健身群,有人回:下周一起?
我回:跑慢点,我菜。
后来我们组了个“慢摇团”,每周三中午绕园区两圈,跑完顺手把外卖券分了,没人再提拉黑的事。
我把所有重要沟通搬回邮件,结尾加一句“如有遗漏请随时指正”。
邮件自动抄送自己私人邮箱,真出事这就是时间戳。
劳动法把冷暴力纳入投诉范围,我没打算用,但得留着,就像把伞放包里,不下雨也安心。
绩效公布那天,我名字挂在部门第二,奖金比往年多1.5倍。
老板拍我肩膀:低调点,别飘。
我笑笑没解释,把奖金一半拿去报了线上行业论坛,认识了一堆外码同行。
现在他们遇到外包需求先问我接不接,我再把活儿转给之前那五个关键人,抽成10%,比绩效奖金更稳。
被孤立最狠的那几周,我以为天要塌,后来明白:天根本不会管你,它忙着下雨出太阳。
职场不是班级,没人有义务带你玩,也没人能拦着你玩。
把价值做成明码标价的产品,放到公司公域里,让需求自己长出手,比任何解释都有用。
所以,被踢出群那天,真该给自己点个外卖庆祝——省下的群聊时间,刚好够我写完那段改变局面的脚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空间被举报怎么办好友不能进空间自己也不能(如果有人孤立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