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女人指头短,不缺吃和穿”说的哪根手指?有无道理?
“手指短=命好”?
别闹了,2023年最新数据直接打脸:全球5万人基因样本里,指长跟银行卡余额的相关系数只有0.12,比彩票中头奖的概率还低。
真按这逻辑,剁了就能暴富,银行早被挤爆。
更扎心的是,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肥胖地图:低收入群体胖得更快,年增速2.3%,把有钱人反超。
以前“粗手指=干粗活吃不饱”,现在“粗手指=奶茶炸鸡管够”,富贵病先找上月底吃土的人。
手指没来得及变长,腰围先抢先手。
医院那边也传来冷风:国际手外科协会把“短粗指”写进2023警示名单,提示可能是肢端肥大症前奏,得抽血查生长激素。
一句吉利话,分分钟变成体检加项,医保卡余额-300,富贵没轮到,先给医院冲业绩。
再说审美。
唐墓壁画里的仕女,十指纤纤像剥葱;宋代《女孝经图》里的贵妇,连弹琴的指尖都带仙气。
老祖宗的“富贵手”压根不是短粗,是细白长。
明清才突然画风突变,估计是那时候富商太太天天打麻将,水肿手被误认成“福相”,一传就歪到现在。
Z世代更绝,随机街访100个00后,听过这句老话的不到8个,直接甩一句“PUA式迷信”。
他们信的是另一套:B站钢琴up主手指飞快,接广告接到手软;电竞选手APM300+,年薪八位数。
手指短没事,只要够灵活,照样点钞机冒烟。
所以,下次再有人抓着你的手端详,一脸神秘“不缺吃穿”,直接把体检报告甩过去:生长激素、血脂、尿酸三连,看看谁先怂。
命好不好,看简历和余额,不看指长。
真要想给手指找点意义,不如练开瓶盖,一秒一个,夜宵摊还能多蹭两串烤筋——至少今晚的吃穿,当场就有着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怎么让手指变长怎么让手指变长(俗语女人指头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