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7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6岁的刘女士,最近总觉得心里“咯噔”一下,一天能反复好几回。她说不上是疼,就是心慌、心跳不稳,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
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早搏。但她的心电图显示并无严重器质性问题,属于功能性心律不齐。
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除了规律作息、减少咖啡因和情绪刺激外,有三种营养元素要重点补充,缺了它们,心脏就容易‘跳错拍’。”
那么,心律失常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人容易出现心慌、心跳不齐?补哪些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种“心脏小毛病”?
我们一个个讲清楚。
心律失常,不只是“心跳快了”心脏像一个节奏器,正常人每分钟跳60~100次,节律规律。如果某一下跳得快了,下一下慢了,或者突然“跳丢了”,这就是心律失常。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室性早搏,也就是心脏多跳了一下。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但当早搏频繁出现,就容易引起心悸、心慌、胸闷,甚至头晕等不适。
心律失常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它往往是其他问题的“外在表现”,例如:
电解质紊乱
神经调节失衡
药物副作用
心肌供血不足
其中,电解质失衡是最容易忽视、却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补这3种元素,心脏才稳得住!镁:心脏节律的“平衡器”镁是维持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关键元素。它能调节钙离子流入细胞,从而稳定心肌兴奋性。
如果缺镁,心脏细胞容易“过度兴奋”,就可能出现早搏、心慌等症状。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补充镁可改善频发室性早搏,尤其是在血镁偏低的患者中效果更明显。
日常饮食中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全麦面包、燕麦、豆类、坚果、香蕉、深绿色蔬菜等。
不过要注意,肾功能不全者补镁需遵医嘱,避免引起高镁血症。
钾:心肌电信号的“稳定器”钾是维持心肌细胞电位的关键,缺钾时,心脏容易发生异常放电,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不少人因服用利尿药、出汗多、腹泻等原因导致低钾,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轻度缺钾时可能只是心悸、乏力,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室颤,危及生命。
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橙子、菠菜、土豆、蘑菇、豆腐等。但高血钾同样危险,肾功能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钾。
维生素B1参与能量代谢,也是神经系统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它能帮助自主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缺乏时交感神经容易过度兴奋,造成心率不稳、心悸早搏。
不少老年人或节食减肥人群,长期饮食单一,容易出现B1摄入不足。
常见富含B1的食物包括:猪瘦肉、粗粮、豆类、坚果等。但要注意,精加工白米白面几乎不含B1,长期只吃精米饭会拉低B1水平。
心慌早搏,调节生活比吃药更重要除了营养补充,心律失常的改善首要靠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戒烟戒酒,尤其是酒精,极易诱发房颤。
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压力,焦虑本身就是诱发早搏的高危因素。
减少咖啡、浓茶、能量饮料摄入,这些饮品含有刺激性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负担。
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
这类人群,更要警惕心律失常虽然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以下人群出现频率更高:
中老年人:心脏结构性变化、代谢异常更常见;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甲亢或甲减均可能影响心率;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础病影响心脏供血与电传导;
长期服药人群: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
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者:自主神经系统容易失调。
如果早搏频繁、症状明显或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心脏病变。
写在最后心律失常不是“老年病”的专利,年轻人同样可能出现。它既可能是疲劳焦虑的信号,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前兆。
与其等到症状严重才就医,不如从现在起,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科学补充营养元素,从根本上调节心脏节律。
别小看这三种元素,它们是心脏跳得稳不稳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 第51卷:镁缺乏与室性早搏相关性研究[2] 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素养66条》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心脏跳得快是什么原因?(心慌心脏早搏重点补充这3种元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