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补肾,却不见效果?你很可能是补错了方向,对症调理是关键!
肾虚就补肾,道理很简单,可很多人却感觉自己补了半天都没补进去,一办事儿还是虚得不行,“小兄弟”软趴趴的没有半点男子气概,平时也腰腿酸软没精神,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搞懂“肾虚”和“肾精”的区别,补错了方向。
如河南的孙先生就是如此,他除了阳痿症状比较严重,还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频多等症状。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明显是肾虚的表现。但孙先生不懂啊,他听朋友说“补真丸能补肾”,就天天吃。直到后来他才弄清楚,自己是肾阳虚,可补真丸是专门补肾精的药——方向错了,哪怕吃半年,自然看不到效果。
那么,肾虚和肾精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在中医理论里,肾精是人体的“能量储备库”,既包含肾脏本身的精气,也藏着维持生命活动、生殖功能的核心能量。而《黄帝内经》的“精气学说”指出,肾精和肾气能互相转换:肾精被“烧开”能变成肾气,为人体提供动力;肾气“冷却”后能变回肾精,储存起来以备下次使用,二者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关系。
其中,肾气可分为肾阴和肾阳两种,肾阳像“加热器”,能温煦脏腑、提供动力; 肾阴像“冷却剂”,能滋润身体、制约虚火。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肾阴和肾阳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这意味着,肾虚也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其中,肾阳虚的症状多表现为阳痿早泄、肢寒畏冷、夜尿频多、腰膝酸软等;肾阴虚的症状多表现为腰酸神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等。
不过,据《傅青主男科》记载,“男损气为主”。这里的“气”主要指肾阳。也就是说,男人肾虚多表现为肾阳亏虚。当肾阳供不应求时,人就会阳痿不振、怕冷、夜尿多,而开篇讲的孙先生,也是典型的肾阳虚。
该如何应对肾阳虚?
中医上有一方——丹龙八味益肾丸,更适合像孙先生一样肾阳虚的男性。八味益肾丸的组方源自元代宫廷处方《御药院方》所载的“神效丸”和明代名医张景岳《景岳全书》所记载的“右归丸”。
具体来讲,八味益肾丸是由雄蚕蛾、淫羊藿、鹿角胶、菟丝子、杜仲、熟地黄、山药和当归八味中药材按“君臣佐使”原则配伍而成。其中,雄蚕蛾、淫羊藿同为君药,前者能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御药院方》中的温肾壮阳的“神效丸”等均以其为主药;淫羊藿也能补肾壮阳,李时珍曾说:淫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同为臣药,能辅助主药补肝肾、壮元阳、温督脉、强腰膝、益精髓。其中,鹿角胶能补血益精,《本草汇言》称其能“壮元阳,补精血,生精髓,暖筋骨”,是通督脉补命门的常用药;菟丝子不仅善补肝肾,还能益精髓,且具有补而不峻、温而不燥的特点;杜仲在补肝肾的同时还能强筋骨,《本草汇言》有记载,“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熟地黄、山药、当归同为佐使药,可滋阴补血、益髓填精,能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使整个处方更温和。
诸药合用,既能补肾壮阳,阴阳双补,又能养精填髓,滋补效果更好,药效也更温和,更适合当代男性长期调理。数据显示,一般服用2瓶效果明显,能帮助提高勃起硬度和持久度,改善性欲低下,并缓解肾虚引起的腰酸腿痛、多汗发冷等症状,有效率可达77.1%,与西地那非接近,但副作用发生率只有1.94%,远低于西药的28.4%。且八味益肾丸不含糖类以及影响血压、血脂升高的成分,适用范围更广,是更适合三高人群的补肾药品。
总之,男人肾虚是大事儿,及早补肾调理很重要。但补肾前,咱也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种虚,切忌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盲目用药。补肾,补对了才能越来越硬挺,越来越有精气神!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肾虚早泄吃什么药好呢(肾虚肾精傻傻分不清楚软趴趴就用八味益肾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