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朋友拿着体检报告找到我,脸都有点白:“你帮我看看,我最近小便总飘着泡沫,体检说有蛋白尿,是不是肾出问题了?我还这么年轻,不会要得肾病吧?”
我特别理解他的慌神 —— 生活里不少人都有这种 “条件反射”:一看到 “蛋白尿” 这三个字,就自动和 “肾病” 画上等号。但其实真不用这么紧张,蛋白尿就像个 “信号弹”,有时候是肾脏在提醒你 “我不舒服”,但有时候,只是身体遇到了一些 “临时状况”,跟肾病一点关系都没有。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哪些情况下查出蛋白尿,其实不用急着担心肾脏。
先简单说句 “大白话”:什么是蛋白尿?
咱们的肾脏就像身体里的 “过滤器”,或者说 “筛子”—— 每天血液流过肾脏时,它会把有用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留在身体里,把没用的废物、多余的水分变成尿液排出去。正常情况下,尿里几乎没有蛋白质,或者只有特别特别少的量(医学上规定,每天尿蛋白量不超过 150 毫克,普通尿常规查不出来)。
但如果这个 “筛子” 的通透性暂时变高了,或者有其他因素干扰,蛋白质就会漏到尿里,这时候尿常规就能查出 “蛋白尿”。关键是:这个 “筛子” 的变化,不一定是 “坏了”(比如肾病导致的永久性损伤),也可能是 “累着了”“受刺激了”,等恢复过来,“筛子” 又能正常工作,蛋白尿也就消失了。
接下来就说说最常见的 3 种 “非肾病型” 蛋白尿,很多人都遇到过,只是自己没注意。
第一种:剧烈运动后,身体 “累” 出来的蛋白尿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试过运动后去体检,或者运动后发现小便泡沫变多?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爱跑步的小伙子,为了准备半马,连续两周每天跑 10 公里,跑完还特意去做了个体检,结果尿常规提示 “尿蛋白 +”。他当时就懵了,跑来问我是不是跑步伤了肾。
其实这是典型的 “运动性蛋白尿”,跟肾病一点关系都没有。原理很简单:当你做剧烈运动(比如长跑、高强度间歇训练、搬重物、甚至长时间爬楼梯)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肾脏的血流也会跟着 “重新分配”—— 更多血液会流向肌肉,肾脏的血流量暂时减少。
这时候,肾脏这个 “筛子” 就会因为 “供血暂时不足”,通透性稍微变高一点,少量蛋白质就会漏到尿里。而且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出现蛋白尿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这种蛋白尿有个明显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停下来休息 1-2 天,让身体和肾脏都缓过来,再去查尿常规,蛋白基本就消失了。就像那个小伙子,我让他停跑 3 天,每天多喝水,再复查时尿蛋白就正常了,后来继续适度跑步,也没再出现过问题。
所以如果查出蛋白尿前,你刚做过剧烈运动,别着急 —— 先歇几天,等身体恢复到 “平静状态”,再去复查一次,大概率就没事了。
第二种:发烧时,身体 “热” 出来的蛋白尿除了运动,发烧也是导致 “临时蛋白尿” 的常见原因,尤其是体温超过 38.5℃的时候。
我记得去年冬天流感高发期,有个阿姨因为高烧 39℃去医院,顺便查了尿常规,结果显示 “尿蛋白 ++”。她当时就慌了,以为自己又得肾病又得流感,双重打击。
其实这是身体 “对抗发烧” 时的正常反应。发烧时,身体代谢速度会加快,心率变快,肾脏的血管也会跟着扩张,“筛子” 的通透性同样会暂时升高。而且高温本身也会让肾脏细胞处于 “活跃但略脆弱” 的状态,少量蛋白漏出去也很常见。
这种 “发热性蛋白尿” 还有个特点:跟着体温走。只要烧退了,身体恢复正常,再查尿蛋白基本就会消失。就像那个阿姨,吃了退烧药、流感好转后,体温降到 37℃,复查尿常规就全正常了,后续也没再出现过蛋白尿。
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发烧时查出来蛋白尿,别忙着焦虑。可以先把发烧治好,等体温稳定 1-2 周后,再去医院做一次尿常规复查。如果复查正常,就说明只是发烧引起的 “临时情况”;如果还是有蛋白,再进一步检查也不迟。
第三种:久站后,身体 “姿势” 导致的蛋白尿还有一种蛋白尿,跟 “姿势” 关系特别大,叫 “体位性蛋白尿”,年轻人、尤其是瘦高体型的人特别容易遇到。
之前有个 18 岁的高中生,学校体检时查出蛋白尿,家长带着他跑了好几家医院,担心是肾炎。结果我让他做了个 “卧位尿常规”—— 就是躺着休息 20 分钟后再留尿,查出来完全正常;再让他站着 1 小时后留尿,又出现了少量蛋白。这就是典型的体位性蛋白尿。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站着或坐着时,身体受重力影响,腰部以下的血液回流会变慢,肾脏周围的血管也会被轻微压迫,导致肾脏的 “滤过功能” 暂时受影响,少量蛋白就漏到尿里了。而躺着的时候,肾脏不受重力压迫,血流恢复正常,蛋白尿自然就消失了。
这种蛋白尿有两个关键特点:一是只在站立或久坐后出现,躺着就正常;二是大多发生在青少年、年轻成人身上,尤其是身高 175cm 以上、体重偏轻的人。而且通常没有其他症状,比如水肿、腰痛、血压升高等,对身体也没有伤害,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慢慢消失。
我当时跟那个高中生和家长解释清楚后,他们终于松了口气。后来我建议他平时别长时间站着,课间多坐着休息,半年复查一次尿常规,一直都很正常。
遇到蛋白尿,先别慌,记住这 3 步判断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那我怎么知道自己的蛋白尿是 “生理性”(临时的,非肾病)还是 “病理性”(肾病导致的)呢?其实不用等医生,自己先做 3 步,就能初步判断:
第一步:回忆 “前因”—— 最近有没有这 3 种情况?先想想查出蛋白尿前 1-2 天,有没有做过剧烈运动(比如跑步、健身、搬重物)、有没有发烧(体温超过 38℃)、有没有长时间站着或坐着(比如体检前排队站了 1 小时以上)。如果有,大概率是生理性的。
第二步:观察 “症状”——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肾病导致的蛋白尿,通常不会 “孤军奋战”,往往会跟着其他症状:比如早上起来眼皮肿、脚踝肿;小便泡沫很多,而且长时间不散(生理性泡沫通常几分钟就散了);还有腰痛、血压升高、没力气、食欲变差等。如果只是单纯蛋白尿,没有这些症状,生理性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步:关键一步 —— 复查尿常规这是最靠谱的判断方法。如果第一次查出蛋白尿,别着急,隔 1-2 周,选一个 “身体状态最好” 的时间去复查:比如前一天别熬夜、别剧烈运动、别吃太多高蛋白食物(比如肉、蛋、奶),早上起床后先躺着休息 20 分钟,再去留尿(最好留 “晨尿中段”,就是先尿一点再留,结果更准确)。
如果复查结果正常,说明之前是生理性蛋白尿,不用管;如果复查还是有蛋白,或者蛋白量变多,再去肾内科做进一步检查(比如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让医生判断是不是肾脏的问题。
最后想跟大家说:蛋白尿不是 “肾病专属信号”,遇到这种情况,别自己吓自己,也别不当回事。先排查是不是运动、发烧、姿势这些 “临时因素”,再通过复查确认 —— 大部分时候,它只是身体给你的 “小提醒”,不是 “坏消息”。
当然,如果复查后确实有问题,也别慌,早发现早干预,很多肾脏问题都能控制得很好。记住:科学判断,比焦虑更有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尿里有蛋白是怎么回事呢?(小便有泡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