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一则关于头晕胀的医案,患者在外感寒热之后出现头晕胀等症状,经辨证施治,逐步缓解。
患者张某,男性,25。初诊时间为2005年 2 月 23 日。
患者于感冒发烧之后,头晕胀的症状仍未消退,还伴有神疲乏力,但胃口尚可。
患者刚经历感冒发烧,外感初愈但正气未复,且素体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头晕胀、神疲乏力),此时需 “平和调理”,避免猛药伤正。于是先以平和的方剂进行调理。
一诊:初调肝肾、兼顾安神。杞菊地黄汤加减:
枸杞子10、炒杭菊12、酒山萸肉10、煅石决(先煎)15、茯神15、炙远志9、炒白术15、淮小麦15、白蒺藜12、橹豆衣12、酒白芍12、桑寄生10、炒杜仲15。三剂,水煎服。
二诊时,头晕胀仍未消除,且出现小便黄赤的情况,神疲乏力依旧。于是在前方的基础上,侧重补肾平肝、佐化湿热来调理。方药调整为杞菊地黄汤+知柏八味丸+百合滑石散思路加减:
野百合15、煅牡蛎(先煎)20、滑石(包煎)12、泽泻10、枸杞子12、炒杭菊12、酒山萸肉10、白蒺藜12、橹豆衣12、桑寄生10、炒白术15、淮小麦15、荷叶9。三剂,水煎服。
三诊时,头晕症状比之前明显减轻,但仍时有发胀的情况,小便黄赤的程度也稍有变淡。于是继续沿用之前的治法。深化气阴双补、加强平肝,百合滑石散+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思路加减:
野百合15、南沙参12、白蒺藜12、煅牡蛎(先煎)20、块滑石(包煎)12、炒白术15、天麻15、枸杞子12、炒杭菊12、泽泻9、煅石决(先煎)12、薄荷炭3、钩藤(后下)15、荷叶9。三剂,水煎服。
四诊时,头晕胀渐渐好转,小便也逐渐清澈。于是仍然坚守原来的治疗思路。巩固肝肾阴、清解余湿,杞菊地黄汤+知柏八味丸+二至丸思路加减:
枸杞子12、炒杭菊12、酒山萸肉10、石斛12、炒麦冬12、煅石决(先煎)12、天麻15、酒女贞10、墨旱莲10、野百合15、泽泻9、炒黄柏6、云茯苓20、白蒺藜各12。三剂,水煎服。
病例解析:
本例患者肝肾阴分素来亏虚,心营也不足,肝阳上亢,同时下焦湿热也比较盛,在外感病后这些症状就显露出来了。
用药方面,一方面借鉴杞菊地黄汤的思路,又结合知柏八味丸、三甲煎、大补阴丸等方,滋补肝肾之阴,清利下焦湿热;
另一方面又佐以天麻钩藤饮、二至丸等方,起到平肝柔肝的作用。
二是仲景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散、栝蒌牡蛎散等方的综合运用。百合病属于病后气阴两伤、余热未清的情况。
所以《金匮》中对于百合病的愈期,是以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作为诊断依据。本例患者有头晕胀和小便黄赤等症状,由此可以设想,百合诸汤应用于此是非常恰当的。
外感寒热之后,头晕胀不消退,是很常见的症状。除了本例中肝肾阴虚的原因外,更多的是风邪未清,或者夏令暑湿未清。常用薄荷炭、桑叶、菊花之类的药物来祛风。
对于暑湿引起的眩晕,则需要用芳香轻清的药物,才能祛除,常用的有藿香、佩兰、荷叶、荷梗、青蒿等等。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在看,想要获得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感冒后四肢无力,头晕(感冒后头晕胀小便发黄中医调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