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是什么

黄芪建中汤是什么

乾端敏 2025-10-11 全球视野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黄芪建中汤的配方

黄芪建中汤的主要配方:包括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和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这些药材共同作用于中焦,旨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的主要配方:在黄芪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胶饴30克。胶饴的加入增强了汤剂的温补效果,使其更适用于虚寒症状较重的患者。

黄芪建中汤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都是中医经典方剂,旨在调理中焦虚寒引发的病症。主要配方如下:黄芪建中汤: 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和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需要分开)。 小建中汤: 除了上述基本成分,还加入了胶饴(饴糖)30克,以增加温补效果。

从功效上看,黄芪建中汤为温中祛寒。而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从药物组成看,黄芪建中汤有: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而小建中汤无黄芪。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

黄芪建中汤是一剂针对虚寒性胃痛的良方,主要由黄芪、大枣、甘草补益脾脏,增强体质,桂枝和生姜则温煦阳气,驱散寒邪。白芍则能缓解腹痛,饴糖则进一步补脾缓急。此方的核心在于温养脾胃,对于那些气虚且体内寒冷,感到腹痛拘急,喜暖并伴随自汗,脉象虚弱的人群尤为适用。

黄芪建中汤组成有黄芪、白芍、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胶饴等。黄芪建中汤属于一种中药汤,是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只要能够达到补气的效果,同时具有温中补血和缓急止痛作用。

建中汤来源于伤寒论,分为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临床使用广泛,如辩证准确,疗效确切。小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大建中汤:白芍、干姜、饴糖、人参。

护脾第一方!黄芪建中汤,抗严寒,补中焦,造福芸芸众生《中阳不足、脾胃...

1、黄芪建中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张经方,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黄芪,具体组成包括: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另加黄芪9克。所有这些药材水煎取药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至融化,分两次温服。其主要功效为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是户外辛苦劳作的人应该知道的护身方。

2、黄芪建中汤:护脾抗寒的良方 黄芪建中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张经方,主要功效为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特别适用于中阳不足、脾胃虚寒的人群。其组成包括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以及黄芪9克。水煎服后,兑入饴糖,文火加热至融化,分两次温服。

3、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方:饴糖50克(融化冲服)黄芪15克芍药15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三方均以温补中阳立法,均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4、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元胡索10克、甘草6克、大枣6枚、饴糖20克(取药汁后加入)。本方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5、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炒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都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调理中焦虚寒引发的病症。黄芪建中汤的主要配方:包括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和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这些药材共同作用于中焦,旨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的主要配方:在黄芪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胶饴30克。

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都是中医经典方剂,旨在调理中焦虚寒引发的病症。主要配方如下:黄芪建中汤: 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和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需要分开)。 小建中汤: 除了上述基本成分,还加入了胶饴(饴糖)30克,以增加温补效果。

黄芪建中汤的配方为:黄芪6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用法是把这六味药,以水5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早晚各服用一杯。注意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用生黄芪不会上火,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黄芪建中汤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