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2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最近总觉得疲惫,一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可没想到一次体检,甘油三酯飙到了3.8 mmol/L(正常应低于1.7)。医生皱着眉头提醒他:“再不控制,就不是血脂高这么简单了。”
可老张一脸茫然:“甘油三酯是啥?这东西高了还能有啥事?”
其实,不只有老张一个人这样。很多人一听“高血脂”,脑子里只想到胆固醇,却忽略了甘油三酯这个“隐形炸弹”。一旦超标,它对身体的杀伤力,比你想象中更大!
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吃进去的糖分、油脂,转一圈后很容易变身成它。正常生理水平下,它是身体储能的“备胎”,但一旦超标,血液会变得粘稠,脂肪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一连串代谢紊乱。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我国成人中甘油三酯异常率已接近30%,而在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
更可怕的是,高甘油三酯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对身体的损害却是“静悄悄”地进行。当你真正察觉到身体出问题时,往往已经晚了。
1. 眼睑出现黄色小斑块
很多人以为是“黄褐斑”或“老年斑”。其实,那些出现在眼角、眼皮上的黄色脂肪粒状物,医学上叫做黄瘤,是血脂代谢异常的典型外在表现。
这些脂质沉积物,常常在血脂异常尤其是甘油三酯持续升高时出现。别以为它只是“皮肤问题”,它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信号。
2. 腹部脂肪堆积、腰围变粗
如果你发现自己肚子胖得特别明显,尤其是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那得留个心眼。
腹型肥胖与高甘油三酯高度相关。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出,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指标,而代谢综合征正是甘油三酯升高的“温床”。
更严重的是,腹部脂肪还会分泌炎性因子,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3. 食欲下降、腹痛不明
你可能想不到,甘油三酯太高,还会“攻击”胰腺。
当数值超过5.6 mmol/L时,人体可能发生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这类胰腺炎起病凶猛,症状包括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并无明显征兆,只因某次大吃大喝,引爆了潜藏的“雷”。
4. 手脚麻木、头晕乏力
甘油三酯高,血液流速会变慢,影响末梢神经和脑部供血。这类患者常有手脚发麻、走路不稳、注意力难集中等表现。
如果你经常觉得“人累得莫名其妙”,却查不出其他原因,不妨看看血脂报告。
5. 视力模糊、眼前发黑
高脂血症会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引发视力下降。甘油三酯异常高时,血液变稠,还可能造成眼底出血或脂血性视网膜病变。
有些人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视力骤降,这时候再去查,甘油三酯早已爆表。
6. 小腿肿胀,按下一个坑
这不是简单的“走太久”,而是高甘油三酯引发的肾功能损伤在作祟。
甘油三酯过高,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水钠潴留,从而出现小腿浮肿、乏力、尿少等表现。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小腿一按一个坑,且晚上浮肿更明显,就该引起警觉了。
第一,不控饮食,再多药也白吃
高甘油三酯,80%和吃有关。如果你还在天天大鱼大肉、不喝水只喝饮料,再多降脂药也救不了你。
尤其要避免精制碳水、甜食和油炸食品,这些是升甘油三酯的“头号帮凶”。
第二,懒得动,脂肪就不肯走
运动是消耗甘油三酯的“天然调节器”。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显示,每周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5次,可有效改善血脂谱。
哪怕只是每天快走30分钟,也比“葛优瘫”强百倍。
第三,熬夜伤肝,肝不好脂代谢也乱
肝脏是合成和分解甘油三酯的重要器官。长期熬夜或饮酒,会损伤肝功能,使甘油三酯合成失控。尤其是“夜宵+酒”,简直是对肝脏和血脂的双重打击。
第四,不体检,就没机会“早发现”
甘油三酯高,初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并发症往往已经伤及心脑肾。每年至少做一次血脂筛查,尤其是40岁以上、家族有心脑血管病史、肥胖或糖尿病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它是血管的“隐形杀手”,是胰腺的“定时炸弹”,是肾脏的“慢性毒药”。
别再以为自己“看着不胖就没事”。血脂异常是代谢出了问题,不是单靠体重能判断的。
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能趁早重视,趁早干预。别等到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才发现,原来健康不能等。
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甘油三脂高有哪些症状(甘油三酯超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