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5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男人要补,先吃枸杞。”
“枸杞泡水,胜过灵丹妙药。”
“枸杞不仅能养肝明目,还能降血糖、防脱发。”
近年来,枸杞的“神奇功效”被不断放大,甚至被一些商家包装成“万能保健品”。那么,枸杞真的有这么神?它到底是药还是食物?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喝更养生?今天,我们就来把枸杞这件事儿说清楚。
不少人一听到“枸杞”,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补肾壮阳”。
事实上,枸杞确实在中医里有“滋补肝肾”的说法。《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眼干眼涩、腰膝酸软等症状。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几颗枸杞就能立刻“精力充沛”。中药讲究辨证论治,枸杞适合体质虚弱、肝肾不足的人群,而对于体质偏热、上火的人,吃太多反而可能“火上加火”,出现口干、流鼻血等问题。
所以,枸杞有补益作用,但不是“壮阳神器”,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枸杞可以降血糖”,这个说法近年来在朋友圈特别火,甚至有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泡水喝,指望它“以一敌药”。
那么,枸杞真的能降血糖吗?
确实,有研究发现,枸杞中的活性成分——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作用。2021年《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的研究指出,枸杞多糖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糖异生,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不过,别高兴太早——这些研究多是在动物实验或细胞水平进行的,尚未形成明确的人体临床结论。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权威指南将枸杞列为“降糖食物”或“辅助治疗手段”。
某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也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应以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为基础,切勿盲目依赖保健食品。
所以,枸杞“可能”对血糖有帮助,但不能替代任何药物治疗。
枸杞泡水喝,几乎成了“养生标配”。但也有人说,“泡水只是喝个寂寞,营养全在枸杞肉里。”
到底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喝更营养?
我们来拆解一下:
1. 枸杞泡水喝:
热水泡枸杞,确实能析出一部分枸杞多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但有个前提:水温不能太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专家指出,水温超过90°C时,枸杞中的部分活性成分容易被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等热敏物质。
另外,如果只是泡水、把枸杞渣扔掉了,那就真的“白喝”了。泡完的枸杞肉里仍保留大量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不吃掉就浪费了。
2. 枸杞干吃:
干吃可以完整摄入枸杞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脂溶性活性物质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更容易被保留。但也要注意控制量,不宜过多。
推荐做法:泡水+嚼食结合,既能温润养生,又不浪费营养。
枸杞虽好,但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很多人以为,枸杞是“天然的”,吃多少都没事。其实不然。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枸杞的推荐摄入量为10—20克,约一小把。
吃多了,反而可能带来负担。例如:
上火:体质偏热的人食用过多,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血糖波动:虽然枸杞可能帮助调节血糖,但它本身含糖量不低,每100克含糖量超过40克。糖尿病患者若摄入过量,可能适得其反。
药物相互作用:枸杞可能增强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作用,服药人群应咨询医生后再食用。
所以,枸杞虽好,也需“适度为先”。
哪些人适合吃枸杞?哪些人要慎吃?适合人群:
用眼多、视疲劳者:枸杞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有助于缓解眼疲劳。
肝肾阴虚者:如夜间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中医辨证症状人群。
免疫力偏低者: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慎吃人群:
感冒发热、体质偏热者:易引发或加重“上火”症状。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总糖分,建议医生指导后食用。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枸杞可能干扰药效,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挑选靠谱的枸杞?市场上枸杞琳琅满目,价格差异悬殊,如何挑到真正好枸杞?
看颜色:自然晾晒的枸杞颜色偏暗红,不鲜艳;颜色鲜红、表面光滑的,可能添加染色剂或硫磺熏蒸。
闻气味:好的枸杞没有刺鼻气味,有淡淡果香;有刺鼻酸味或硫磺味的,别买。
尝口感:好枸杞吃起来微甜回甘,嚼起来有韧性;太甜或入口即化的,可能添加糖分或处理剂。
枸杞确实是一种安全性较高、营养丰富的传统滋补食材,适量摄入有益健康。但它不是神药,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替代医疗。
无论你想养肝明目、调节血糖,还是日常保健,都要在科学依据和合理范围内使用枸杞,而不是盲目跟风、过度依赖。
真正的养生,从来不是靠某一种“神奇食物”,而是建立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健康科普文章《枸杞到底能不能降糖?医生说出真相》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枸杞不仅能增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