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确实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的包块,没有压痛,用手电隔着皮肤照射时里面是可以透过光线的,说明里面是透亮的液体。可以是一侧有,也可以是双侧都存在。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睾丸萎缩,甚至影响生育功能,就此本期再次专访了来自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小儿外科包楠医师。
包楠,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工作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主要从事小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如软组织创伤、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包茎、体表肿物、阑尾炎、肠套叠、小阴唇粘连、桡骨头半脱位等,并对小儿胸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小儿实体肿瘤的诊断、手术和化疗具有一定经验。
小苹果问:男宝宝鞘膜积液是如何形成的呢?
包楠医师答: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腔的后上方,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并最终到达阴囊。而随着睾丸的下移,腹膜沿腹股沟向阴囊方向突出、形成一个通道,称为鞘状突。为了减少睾丸摩擦,睾丸周围通常会包裹一些液体,而这些液体会随睾丸进入阴囊。如果鞘状突随孩子发育闭合了,而睾丸周围仍有比较多的液体积聚,形成包块,称为睾丸鞘膜积液;如果通道未闭合,在孩子哭闹、活动时腹腔内压力增高,其内的液体顺通道到达腹股沟或阴囊,而孩子安静、平卧时,液体又回到腹腔,故而阴囊或腹股沟的包块会有大小变化,称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而如果鞘状突部分闭合,液体积聚在腹股沟或阴囊,但不包裹睾丸,则称为精索鞘膜积液。
小苹果问: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呢?
包楠医师答:首先,睾丸周围包裹有少许液体是正常的,这是一种自身的保护,不需治疗;其次,因为很多鞘膜积液可以在孩子1岁之内自行吸收,所以1岁之内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孩子1岁以后,腹股沟或阴囊内仍有比较多的积液形成的包块,则应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交通性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内的包块,平时有大小变化(因与腹腔压力变化密切相关),由于有一个通道连接腹腔和阴囊,所以非手术治疗方法很难痊愈,故需手术治疗。
小苹果问:鞘膜积液如何和疝气鉴别呢?
包楠医师答:鞘膜积液需要跟斜疝,也就是疝气进行区别。二者主要的区别就是鞘状突这个通道的宽窄。若这个通道宽,腹腔内的肠管脱出,则为疝气;若通道窄,只有腹腔内的液体流出,则为鞘膜积液。而且鞘膜积液的包块通常无疼痛,而患有斜疝的孩子可能会有疼痛的表现。要分辨这两者,可以进行B超检查。所以手术前进行一下B超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苹果问:鞘膜积液术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包楠医师答:伤口一般位于腹股沟,术后一周伤口可能愈合。要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术后2周内不要洗澡。1个月内限制剧烈运动。饮食没有特殊,但应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出现感冒、咳嗽,因为便秘和咳嗽都会造成腹压增高,影响愈合。
写在文章的最后
关注“小苹果儿科医生”微信平台,免费享受百余位可靠的儿科专家的在线咨询和专业资讯!
关注请搜索:“小苹果儿科医生”或“xiaopingguoerke”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小孩有鞘膜积液怎么办(宝宝鞘膜积液那些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