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胃黏膜在胃酸、胃蛋白酶等因素作用下发生自身消化,进而形成的溃疡性病变,好发于胃角、胃窦等部位,影响消化系统健康与生活质量。了解其防治要点,对守护胃肠健康至关重要。
一、典型症状
胃溃疡症状存在个体差异,但具有一定特异性:
1. 胃部灼烧痛:胃脘部常出现火烧样疼痛或不适感,由胃酸刺激溃疡面引发。
2. 饭后痛:进食后1小时左右疼痛发作,持续1 - 2小时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重复出现,因进食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
3. 伴随表现:可出现反酸、烧心(胃酸反流至食管所致),还会因胃消化功能受影响,引发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嗳气(打嗝)等症状。
二、常见病因
胃溃疡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定植于胃黏膜后,会产生尿素酶、细胞毒素等物质,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作用易形成溃疡。
2.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进食辛辣刺激、过酸、过烫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削弱其防御能力,使胃酸更易侵蚀胃黏膜。
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溃疡。
4.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增加胃溃疡发病风险。
三、用药分类
胃溃疡治疗需结合病因与病情,以抑制胃酸、保护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等为核心原则:
1.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强效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能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 H₂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胃壁细胞的H₂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作用较PPI弱,但可有效缓解症状。
2. 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蚀,同时促进黏膜修复。
3.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若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病菌,即质子泵抑制剂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需遵药敏选择) +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疗程通常为10 - 14天。
4. 中成药:温胃降逆颗粒
由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胃部冷痛、喜温喜按、反酸清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
服用温胃降逆颗粒可通过温补脾胃、和胃降逆,缓解胃脘部的寒凝疼痛与不适,同时辅助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四、生活注意事项
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调整对胃溃疡的防治与康复至关重要:
1.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刺身等),饭前便后洗手,减少病菌感染风险。
2.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食物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软面条、新鲜蔬果等)。
3.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 - 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可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精神压力。
4. 情绪调节:通过听音乐、散步、瑜伽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情绪影响胃肠功能。
5.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胃黏膜血管、降低防御能力;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溃疡损伤,患者应戒烟、尽量限酒。
6. 谨慎用药:避免滥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若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胃溃疡的防治需结合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做好日常养护,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若出现疑似胃溃疡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胃溃疡好发哪个部位(胃溃疡是怎么回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