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今年52岁,常觉得身上黏糊糊的,特别是晚上睡觉,一觉醒来枕头都湿了,白天稍微动一下,后背也全是汗。
她总觉得是更年期闹的,也没太在意。可是,最近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没力气,一到下午就心慌、手抖。
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不是简单的更年期,而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也出了问题。
其实,很多五十岁左右的朋友都有类似困扰,以为是老了或者更年期,但动不动就出虚汗,真的没那么简单。这可能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自主神经紊乱还是肾阳不足?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出虚汗叫“非特异性出汗”,主要跟我们身体的“自动调节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对“好兄弟”本该相互制约,但如果它们失衡了,汗腺这个“水龙头”就会失去控制,该出汗的时候不出,不该出的时候猛出。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不正常的出汗。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夜间会出大量的汗,这往往是低血糖的信号。
而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其实是身体的阴阳失衡。
《黄帝内经》中就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指出汗液的产生与体内阳气相关。老年人出虚汗,多半是肾阳不足,卫气不固,无法很好地“固摄”住津液。
这就好比水管有了裂缝,水就会往外渗。出虚汗,就是津液外泄的表现。还有些是气阴两虚,表现为既出汗又口干舌燥,心烦不安。可见,出汗不是小事,它背后牵扯着整个身体的平衡。
揪出虚汗的幕后黑手:为什么是你?为什么别人没事,你就爱出虚汗呢?除了年龄增长带来的脏腑功能衰退,还有几个常见原因。
首先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都会让自主神经“罢工”,影响内分泌。其次是慢性疾病。
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会让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最后,就是情志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状态,也会让身体的平衡被打破。
中医讲“忧思伤脾”,脾气虚弱也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无法固摄津液。所以,情绪不好,也可能是虚汗的一个原因。
中西医结合,“锁住”虚汗那么,如何有效改善出虚汗的毛病?中西医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步,现代医学调理内分泌。
如果查出有甲亢、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通过药物稳定内分泌水平。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能增强自主神经的稳定性,比如八段锦、太极拳这类缓慢运动,可以很好地调理身心,让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重新找回平衡。
第二步,中医辨证固本培元。
肾阳不足引起的虚汗,可以用右归丸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景岳全书》中记载此方,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山药。
气虚,可以用黄芪、党参来补气。黄芪益气固表,能很好地“关上”出汗的“水龙头”。
本文仅用于健康科普,不代表任何诊疗建议,具体诊疗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老出虚汗怎么回事,是肾虚吗(动不动就出虚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