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二十多年,见过太多发育迟缓孩子的家庭,常有家长拉着我的手说:“张主任,我们带孩子做了各种检查,针灸、康复训练都试过,钱花了几万,可孩子还是比别人慢,您给想想办法吧!”
看着家长眼里的焦虑,还有那些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含含糊糊的孩子,我总觉得心疼。他们为了孩子,四处奔波、试遍方法,却常常因为没找对方向,白白耽误了时间……
其实,从中医角度看,孩子发育迟缓想追上来,真没那么难!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 “骨弱筋柔”“语迟行迟” 的记载,说的就是孩子站得晚、走得慢、说话迟,这些表现和现在说的发育迟缓核心症状几乎一致。
说到底,大多是因为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气血没法好好滋养筋骨和大脑,才慢慢落下了步子。
临床上发现,很多发育迟缓的孩子都有 “脾肾两虚” 的问题。脾胃弱了,吃进去的营养变不成气血,就像 “粮仓空了”;肾精不足,筋骨和大脑得不到滋养,就像 “机器缺了润滑油”。孩子自然走路不稳、说话晚、反应慢。
所以调理的关键,就在于把 “脾” 养好、把 “肾” 补实。脾胃能正常运化,气血就能源源不断生成;肾精充足,筋骨有力、大脑灵光,孩子的大运动、语言、认知自然会慢慢赶上来。
这就是中医说的 “培补先后天之本”—— 不只是盯着 “学走路、练说话” 这些表面功夫,而是从根本上给身体 “充电”,让孩子自己有劲儿往前追。
✦医案分享✦3 岁的男孩安安,出生时有点早产,从小就比别的孩子 “慢”:1 岁半才会坐稳,2 岁多还不会走路,现在 3 岁了,只会叫 “爸”“妈” 两个字,跟他说 “拿玩具” 也常常没反应。
家长说,孩子平时吃饭不多,爱挑食,脸色白白的,手脚总是凉凉的,晚上睡觉爱出汗,头发也黄黄的。
观察孩子舌苔淡白,手指的小月牙几乎没有,综合辨证是脾肾两虚导致的发育迟缓 —— 脾虚让气血不够,肾精不足让筋骨和大脑 “没养料”。
既然找到了根由,就从健脾、补肾、益气血这几方面入手。开方子时在六味地黄丸和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同时配合捏脊、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
调理 1 个月后,安安妈妈说孩子吃饭香了些,手脚没那么凉了,扶着墙能自己站一会儿了。
接着又调理了 3 个月,安安的进步让全家惊喜:不仅能自己走路了(虽然还有点晃),还会说 “要”“喝”“抱” 这些词,问他 “妈妈在哪”,会转头看向妈妈。
坚持调理半年后,安安能跑能跳,会说简单的短句(如 “我要吃饭”),跟他玩积木时,还会指着积木说 “搭高”,去社区游乐场,能跟着别的小朋友后面跑了。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情况不同,有的偏脾虚(挑食、脸色黄),有的偏肾虚(头发黄、手脚凉),有的还夹着湿气(舌苔厚、大便稀),方子、药量都得调整,千万别照搬别人的方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青少年发育缓慢怎么办(发育迟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