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9算发烧吗(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37度9算发烧吗(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敬景铄 2025-09-21 新鲜城事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小林,你发烧了吗?”母亲摸了摸小林的额头,发现并不烫手,可体温计上的数字却只有36.2℃。小林狐疑地问:“妈妈,我们小时候不是学过正常体温就是37℃吗?我是不是太冷了?”被问得一愣的母亲,也想不通这个问题。其实,自从疫情以来,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在测体温,结果却常常发现自己的数字都在36℃多徘徊,鲜有达到“37℃标准线”。难道是体温计不准,亦或我们的身体正在悄然发生某种变化?关于人体标准体温的认知,正悄然发生着巨变。“37℃到底还是不是正常体温”?“体温高一点健康还是低一点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远比你想象中复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体温真相”的神秘面纱。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要了解“37℃”这个数字的来历,得从19世纪说起。1851年,德国医生温德里希通过数百万次的腋下测量,将37℃定为人体“正常体温”。此后,这个数字就被写进了教科书,并世代流传。但科学的发展并未止步于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体温并不是“刻板不变”的数字,而是受测量部位、环境、健康状况、个体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相较于19世纪的数据,现代人的体温平均值在不断下降。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对1860年至今超67万份体温数据梳理后惊讶地发现:相较于过去,男性平均体温已下降约0.59℃,女性下降约0.32℃。

为什么会这样?主流科学观点认为有三大因素:

公共卫生条件改善:过去卫生状况差,慢性炎症和感染多,导致平均体温偏高。

环境调控能力提高:现今“夏有空调,冬有暖气”,极端温差减少,身体不需出那么多力来调节体温。

人口结构与代谢水平变化:老龄化、生活节奏变慢让群体平均代谢降低,体温也自然跟着降。

同时,还要注意体温不同部位的正常范围:腋下温度一般为36.137℃,口腔温度36.337.2℃,肛门温度36.6~37.5℃。测量部位不同,数字也会有一定偏差。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体温高还是低更健康?科学真相远不止表面

“体温高一些是不是免疫力更强?”“体温低一点真的会延寿吗?”各种坊间说法,似乎都能自圆其说。我们不妨用科学数据来揭开答案的面纱。

权威科研数据显示,人在正常体温波动范围内,体温略高者的免疫力更活跃、身体对病原体的反应更快。有研究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菌生长存活率下降约6%,免疫细胞被激活的数量也显著增多,从而更有利于清除病毒、细菌等入侵者。反之,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可能下降30%,并发症机率增加。

但体温“越高越好”吗?非也。体温高出正常值0.3℃就属于低热,超38℃为发烧,39℃以上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危急反应(如心跳加快、耗氧量上升、脏器负担加重),40℃更有引发神经损伤、脑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对老人和基础疾病患者而言,持续高热更是危险信号。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再看“体温略低可能长寿”的说法。部分动物实验显示,新陈代谢较慢似乎与寿命延长有关。但人体情况要复杂得多——长期体温低于正常,常常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挂钩,而且白细胞、酶等活性物质工作效率会减弱。

归纳来说:

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约36.1~37.2℃),体温越接近上限,免疫功能相对越活跃,防御能力更强。

体温低于正常,或长期接近下限,需警惕内分泌、免疫相关疾病。

体温高于正常(>37.2℃),需关注是否有感染、炎症或其他急性疾病。

怎么做才能维持健康“专属体温”?生活实用建议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担心:那我体温低些是不是不健康?或者体温总是36.2℃就一定有问题?其实人体体温有个体差异,关键是稳定和没有异常波动。想要维持健康“黄金体温”,可以从这几点做起:

适量运动,激活身体热能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深蹲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让体温维持在健康区间。美国马里兰大学一项疫苗实验研究也发现,体温活跃的人在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更积极。

保持合理体脂,别盲目减肥脂肪是人体重要的“保温层”,过度消耗会让体温难以维持。男性体脂建议控制在15-18%,女性为20-25%,过低都不利健康。

适应环境适度“锻炼”体温调控力少吹空调、注重室温变化可提升下丘脑对温度的敏感度,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不容易因为天凉或环境变化体温波动太大。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均衡饮食,充足营养缺铁、缺乏维生素等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温异常。如贫血、甲减、慢性消耗性疾病,必要时要到医院做专业诊断。

关注特殊人群体温波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都可能因为激素、基础代谢等原因导致体温变化,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评估健康状况。

需要提醒:若长期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2℃持续不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面诊,警惕潜在健康风险。

现如今,“37℃”不再是“唯一标准答案”,人体的正常体温有弹性空间。只要你的体温在36.1~37.2℃的范围内,并且没有持续不适症状,都属于健康范畴。切忌将某一刻的数值神化,也别因数字没达到“37℃”而焦虑。保持适量运动、科学饮食与良好作息,比执着于具体数字更值得你用心。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Myroslava Protsiv, Catherine Ley, Joanna Lankester, Trevor Hastie, Julie Parsonnet.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Life 2020;9:e49555. 3. 王祖远.37°C不生病[J].现代养生,2020,20(19):65. 4. 丁江舟,司高潮,姚永杰.体温过低复温技术及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6,59(04):352-353+357. 5. 孙天任.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吗?[J].科学世界,2020(09):122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37度9算发烧吗(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