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坐在诊所的角落,我看着老张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他是我多年的邻居,做装修的,人实在,话不多。一个月前他还给人家铺地砖,脸色红润,劲头十足。
那天他老婆拽着他来找我,说他最近老是没精神,晚上出汗,早上起来嘴唇发白,还瘦了不少。他自己倒没当回事,说是天热。可我看着他那一身的虚汗,还有眼角那淡淡的青紫,心头咯噔一下。
很多人都以为白血病早期就是发烧,其实不对。我这些年接触的老人也好,中年人也好,真正早期发病的,发烧往往不是第一个信号。反倒是一些不容易被注意的小变化,才最容易被家人忽略掉。
老张的检查结果出来那天,我看着报告,心里有些堵。他的血象异常,白细胞数量不对,血小板低得吓人,骨髓穿刺的结果也不乐观。他那句“我就是累点,怎么就成这样了”,让我一晚上没睡好。
我后来回想,他早就给我说过,胳膊上老是莫名其妙出现小淤青,有时候就是轻轻一碰,第二天就一块青,开始还以为是年纪大了皮肤薄,后来连大腿内侧也有。我当时提醒他去查查血,可他怕麻烦,一拖就拖了三个月。
身体上的小淤青、牙龈出血、莫名疲乏,这些信号比发烧还要重要。
有个叔叔在社区活动中心跳广场舞,跳了几年,没一天落下。前段时间他跟我说,跳完就腿软,回家非得躺一下午。我问他是不是压力大,他摇头。我跟他聊了几句,才知道他前阵子刷牙时牙龈老出血,衣服上也总蹭到点血迹。他以为是牙齿不好,去洗了牙,结果更厉害了。
白血病早期的出血倾向,不是伤口不愈,而是无缘无故地流血。像这种牙龈出血、鼻子出血、女生月经量突然翻倍,常常出现在血小板减少的时候。血小板是止血的“砖”,一少了,身体就像漏水的桶,到处渗。
我有个表妹,四十出头,家里俩孩子。她去年春天突然说累得不行,晚上还总是出虚汗,枕头都湿透,她老公还笑她是不是更年期来了。她自己也不当回事,结果一次感冒拖了两周没好,去医院一查,发现血红蛋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再查,白血病。
夜间盗汗、乏力、低热,这些“像感冒”的症状,其实很可能是身体在示警。
我不是医生,但这些年接触太多中老年人,看到太多案例。白血病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尤其是慢性型的,常常拖着拖着就误了治疗时机。
有一次去医院看望一位亲戚,他床位旁边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她原本是来治腰疼,结果医生一查血,才发现她的白细胞异常高。她说她这几个月来一直觉得身上痒,尤其是晚上,挠得睡不着,还以为是皮肤干,就拿油搽。后来发展到脖子、腋下有硬块,才肯去医院。
皮肤瘙痒、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白血病的隐性表现。人一旦年纪大了,很多身体变化都会被归结为“正常老化”,这就很容易掩盖真正的问题。白血病的早期信号就在这些“正常”里藏着,你不去细看,它就不声不响地发展。
我有个老朋友,喜欢游泳。他说自己去年冬天游泳后就觉得背部发紧,呼吸有点不畅,本以为是着凉。后来发展成胸闷、心慌,去医院查,医生说他贫血严重。他一听还不当回事,说大不了吃点补血的。真正吓到他的是在医院打针时护士发现他血液凝固特别慢,才警觉起来。
贫血不是小事,尤其是突如其来的贫血,一定要查明原因。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像变色龙,伪装成各种平常的小毛病。它不会一开始就高烧、呕吐、昏迷,而是慢慢地、悄悄地改变你的身体状态。
我还记得一个社区的老太太,有天跟我说她最近爱打盹,饭量也变小了,整个人也有点“懒得动”。她女儿以为她心情不好,带她出去旅游。结果在高铁上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才发现她的红细胞低得吓人,白细胞变形严重。
得知是白血病时,她女儿哭了一下午,说她妈一直身体都挺硬朗,怎么就突然这样了。白血病不是突然来的,而是你没注意它早就来了。
我这些年接触的家庭太多了,看到太多“早知道早点检查”的后悔话。很多人都把身体不适当成小毛病,尤其是老年人,总觉得拖一拖就好了。他们习惯了忍,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偏偏这种忍,最容易耽误。
白血病的早期,除了身体的这些表现,有时候还会出现持续口腔溃疡、舌头发白、指甲变脆这些更不容易联想到大病的细节。我有个阿姨说她的指甲断裂严重,连抠橘子皮都觉得痛,结果医生说她血象异常,建议住院观察。口腔、指甲、皮肤的变化,是身体最先露出危险信号的地方。
我们社区以前有个中年男人,五十出头,天天骑电瓶车送女儿上学,身体看着挺棒。有天他在楼下帮人抬了袋米,回家后就说手臂酸到发麻,后来手背起了几个红点。他老婆以为是过敏,搽药也不管用。后来去医院抽血,医生一看脸都变了,让他立刻住院。
红点不是皮肤病,而是血小板严重减少的表现。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小变化被忽略,等到真的高烧、呕血、昏迷送医院时,病情早就不是早期了。白血病不是遥远的病,也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你身边可能就有的故事。
我不是吓谁,我只是想让你知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身体变化,可能是你身体最后的求救信号。你不搭理,它就不客气。别再以为白血病早期是发烧,真正危险的是你忽视了身上这些“非典型”的异常。人到中年,身体每一点变化都值得认真对待。
就像老张后来跟我说的那句话:早知道,这点“累”能换来命,我宁愿当初多跑几次医院。
参考文献:
1. 《血液病学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用内科学》第十五版
3. 国家癌症中心年度报告(2023年版)
4. 《白血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医学出版社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公开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鼻子里有点血丝,是什么原因?(医生坦言白血病早期不是发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