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平时一说起豆制品,想到的就是“健康”、“低脂”、“高蛋白”。不少人觉得把主食换成豆制品能补充营养又能减肥。
但其实,不是所有豆制品都好,有些加工过的豆制品已经变了样,吃多了可能还不如吃米饭健康,而且血糖升得更快,还会让你更胖。
医生一直提醒,这个误区得早点知道。
先说豆浆。
很多人早餐都爱喝豆浆,特别是中老年人,觉得每天一杯很养生。
豆浆本身没啥问题,主要是外面卖的很多豆浆为了好喝,加了很多糖。
尤其是早餐店里的甜豆浆,一杯下去可能比一碗米饭的糖还多。
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大概是83,加了糖的豆浆有时候能到90。
每天早上来一大杯,血糖忽高忽低,身体来不及消耗,就容易变成脂肪堆在肚子和肝脏里。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喝豆浆的时候还会配油条、烧饼这些精细主食一起吃,简直是雪上加霜。
血糖一下子升得很高,然后又很快降下来,更容易饿,结果吃得更多。
所以,喝豆浆可以,但要选没加糖的,最好自己在家做,别总买外面的甜豆浆。
还有豆腐干。
很多人当零食吃,觉得是植物蛋白,解馋又不会胖。
但实际上,市面上的豆腐干为了好吃和放得久,通常会加酱油、糖、油,甚至还有添加剂。
这样弄过的豆腐干,比普通豆腐更容易让血糖升高。
别看豆腐干小小的,热量可不低,100克豆腐干的热量能超过180大卡,都快赶上一碗米饭了。
而且,很多豆腐干里的钠含量特别高,吃多了容易水肿、血压升高。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吃豆腐干都是一袋接一袋地吃,边看电视边嚼,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这样的话,对血糖和脂肪的负担比吃米饭还重。
临床数据也显示,过度加工的豆制品和肥胖风险有关,特别是长期经常吃的人,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
其实想想,问题不是出在豆子上,而是出在加工上。
黄豆本身是好东西,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但加工成加糖豆浆、调味豆腐干后,营养价值就降低了,还多了很多糖和盐,这些才是对血糖和心血管的威胁。
特别是老年人和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如果还把这些当主食,经常吃,反而会让血糖更难控制。
这样下去,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的风险都会增加。
有研究表明,加工豆制品和没加工过的豆制品对血糖的影响差很多。
比如,吃同样多的黄豆,血糖升得很慢;
但喝同样多的加糖豆浆,血糖几乎要翻倍。
原因很简单,豆浆打碎后,膳食纤维就没了,糖更容易被吸收,再加上白砂糖,血糖肯定会升得很快。
豆腐干因为经过高温、调味和压缩,蛋白质发生变化,而且加了糖和盐,身体代谢的负担就更重了。
长时间这样吃,对减肥没好处,还会让你更容易胖。
所以是不是就干脆别吃豆制品了?当然不是。
医生一直说,健康饮食不是完全不吃某种东西,而是要学会分辨和控制。
像清水煮的豆腐、自己做的无糖豆浆、蒸毛豆、煮黄豆,这些才是真正好的豆类食物,升血糖慢,还能补充优质蛋白。
那些加工太多、调味太重的豆制品,就少吃或者别吃。
减肥和控制血糖,最怕的就是“假健康食品”,看着好像很营养,实际上有风险。
我觉得,很多人把豆制品当成减肥神器,其实是没搞懂营养学的道理。
健康饮食要靠整体的平衡,不是靠单一的东西。
再好的东西,吃多了、吃错了,也可能变成负担。
特别是那些血糖不太好的人,更要小心加工豆制品的陷阱。
与其靠豆腐干、甜豆浆来保持健康,不如从简单的食材开始,吃天然、少加工的原味豆制品,才是对的。
总之,豆制品是不错的食物,但不是所有豆制品都值得推荐。
加糖豆浆和调味豆腐干这两种,经常吃比米饭更容易让血糖升高,而且不知不觉中脂肪会越积越多。
时间长了,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的风险都可能跟着来。
记住,吃东西永远是天然原味的更安全。
那些血糖不稳定或者超重的人,更要避开这些坑,不然辛苦控制饮食都白费了,可能一杯豆浆、一袋豆腐干就把你的努力给毁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孙秀宇,杨杨,马春敏,等.发酵豆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25.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吃豆腐干会胖吗(2种豆制品比米饭还升血糖常吃会加剧脂肪堆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