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吕军大夫 吕军医生
2025年07月07日 18:02 广东
胰岛素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很多糖友虽然天天用,却并不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这个结论可不是我乱说的。临床数据显示:约6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注射不规范,65%的血糖波动源于不当注射技术。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01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1.4亿糖尿病患者,有多少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吗?
给大家估算一下。
首先,1型糖尿病100%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口服药无效,只能依赖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
中国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0%,这一块儿大约700万–1400万人。
其次,2型糖尿病约30%–40%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分为3种情况:
①起始治疗:血糖严重升高(如空腹血糖≥11.1 mmol/L或HbA1c≥9.0%)时短期强化治疗。
②β细胞衰竭:口服药失效后转为胰岛素联合治疗。
③特殊情况:如围手术期、妊娠、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
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约1.26亿人),按30%–40%需胰岛素计算,约3780万–5040万人。
所以,综合估算,中国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总人数约4480万–6440万,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32%–46%。
02
可见,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因此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我从3个方面给大家讲讲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
①如何保存胰岛素
大家记住一句话:冷藏可保质,室温药效好。
未开封的胰岛素建议2~8℃冷藏。
但是如果已经开封使用,就没必要冷藏了,温度忽高忽低反而不好。只要不直接暴晒,一般25℃以下的室温保存完全没问题。
刚从冷藏室中取出来的胰岛素,反而需要在使用前半小时先放在室温环境复温后再用,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开封后的胰岛素有效期是4周,按照大多数糖友的用量一般4周内就用完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剩下的最好直接丢弃,不要再用了。
②轮换注射部位
为了防止皮肤产生硬结,提高胰岛素疗效,建议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胰岛素,而应该多个部位轮流注射。
下面4个部位的皮下脂肪丰富,神经、血管分布较少,最适合胰岛素注射:
腹部:选择以脐部为圆心,半径2.5cm以外的圆形区域注射。
大腿:选择前侧及外侧注射。
上臂:选择上臂三角肌下外侧注射。
臀部:选择臀部外上方注射。
吸收速度: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每次注射的时候轮换着注射。
可以每月在不同区域之间轮换。比如这个月选腹部,下个月就选手臂,下下个月选臀部。
每次则在同区域的不同注射点轮换。每次的注射点都应与上次的注射点间隔至少1cm。
③正确操作
规范的胰岛素注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射前清洁双手,避免注射部位感染。
2)检查胰岛素
有些糖友每天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胰岛素,比如短效和长效,注射前要看清楚,不要弄错了剂型。注意经常检查有效期。短效和长效胰岛素应该是透明无色的,如果出现浑浊、颗粒或变色就不能使用。混悬型胰岛素是均匀的白色混悬液,如有结块、颗粒或粘在瓶壁上的固体,应轻轻摇晃/滚动笔芯使其充分混匀(避免剧烈摇晃产生气泡)。如果药液出现异常,切勿使用。3)排气
每次使用前,或者更换笔芯后都要注意排气。
讲注射笔转动2个单位,针尖向上直立,手指轻弹几下,使空气聚集在上部后,按压注射键,直至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
4)消毒
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注意不能使用碘伏消毒,以免破坏胰岛素活性。
5)注射
短针头(4-6mm)垂直进针即可,大部分患者无需捏皮;长针头(8mm以上)或消瘦者,需捏皮并45°角进针,防止注射到肌肉里面。
正确的捏皮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或加上中指)捏起皮肤,避免用多个手指捏起肌肉层。
6)拔针
注射后针头停留10秒再拔针,使笔芯中的药液完全进入皮下。如果是捏皮注射,注射完要先拔针,再松开皮肤。
7)勤换针头
胰岛素注射针头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每次使用完建议丢弃,下次使用要更换新的。
这是因为这些针头非常纤细,使用一次枕头就会变钝,涂层也会磨损。
重复使用也容易堵塞针头,使注射剂量不准确,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和导致皮下硬结。
最后总结一下关键点:
核对药物(类型、浓度、有效期、性状)。充分准备(洗手、回温、排气)。正确选择并轮换注射部位。清洁皮肤待干。必要时正确捏皮。快速进针,缓慢匀速注射。停留足够时间(≥10秒)。每次使用新针头,并妥善丢弃在锐器盒。正确储存已开封和未开封的胰岛素。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你学会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臀部肌肉注射正确方法(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