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年纪大了,手抖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端起饭碗、写个字,甚至倒水时手都不听使唤地发抖,那就不是“老了”这么简单了。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手抖,而是一种叫做“特发性震颤”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暗中较劲”的毛病——怎么识别它,怎么对付它,药物怎么选,日常怎么防。
特发性震颤,其实不是“老年病”的代名词。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年纪大引起的自然退化,但这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的运动障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手抖。它并不选择年纪,有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可能被盯上。
所谓“特发性”,意思是找不到明确的原因。不像帕金森病,它没有那么多“附带功能”,比如僵硬、缓慢等,它就是单纯地抖,抖得你吃饭困难、写字歪歪扭扭、端水洒一地。
它不是致命的,但它的影响却“杀人不见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容易让人产生自卑、焦虑,甚至社交恐惧。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不是亲戚,别混淆了!很多人一听说手抖,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帕金森病。其实这俩虽长得像,但根本不是一路货色。
从症状上看:特发性震颤主要在运动时抖,比如一端起筷子手就开始哆嗦,一写字就停不下来;而帕金森病的抖是在静止时,手放着不动也在抖。
特发性震颤一般双手对称发作,而帕金森则一侧先开始。
特发性震颤不影响行走动作,而帕金森患者走路会有小碎步、动作变慢的典型表现。
从治疗反应上看:特发性震颤对β受体阻滞剂、抗惊厥药物有反应;
帕金森病则更依赖多巴胺类药物。
这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搞混了,不仅治不好,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为什么会得特发性震颤?真的是“天生手抖”吗?这个问题到现在医学界都还在追问。虽然叫“特发性”,但并不代表它毫无线索。目前的研究认为,它和遗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脑部某些区域的异常放电有关。
遗传成分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有,下一代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目前的研究提示,脑干和小脑之间的某些神经环路功能紊乱,尤其是GABA(γ-氨基丁酸)的调控能力受损,导致神经放电异常,从而引起震颤。
环境因素虽然不像遗传那么明确,但咖啡、酒精、过度紧张、疲劳、缺乏睡眠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症状。
特发性震颤带来的危害,别再小瞧它别以为手抖只是“丢面子”的事,它其实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节奏和心理状态。
有个50多岁的男性,一向手艺不错,喜欢木工活。突然手开始不听使唤,锯子划歪、钉子打偏,后来连早餐都端不稳。检查后发现是特发性震颤。他开始不敢参加聚餐,不敢出门干活,甚至拒绝握手——怕人笑话。
像这样被疾病“逼进角落”的人并不少见。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会引起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甚至自我否定。
缓解震颤的“4大法宝药”,科学服用才有效目前来说,特发性震颤的根治办法还没找到,但好消息是——通过药物治疗,大多数人的震颤可以被控制住,甚至明显减轻。
下面这4种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第一线选手”。
普萘洛尔(心得安)这是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心脏病,但在震颤治疗中也大显神威。它通过抑制肾上腺素的过度兴奋,让肌肉“安静下来”。
适合类型:轻中度震颤、心率无明显异常者。
注意事项:有心动过缓、哮喘、低血压的人慎用。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这是一种抗癫痫药,但它在控制震颤方面也很给力。它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神经的异常“电流”。
适合类型:震颤伴有焦虑情绪者,有睡眠障碍者。
注意事项:起始剂量要小,逐步加量,避免嗜睡、头晕等副作用。
同样是抗癫痫药,但也用于偏头痛、神经疼痛。它能抑制钠通道,调节谷氨酸和GABA的平衡,减轻震颤。
适合类型:年轻人、震颤影响学习或工作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体重下降、认知反应变慢。
阿普唑仑(安定类药物)当病人震颤严重影响睡眠、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时,这类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适合类型:震颤合并严重焦虑、失眠者。
注意事项:不宜长期服用,避免成瘾风险。
有些人吃药效果不明显,这时可以考虑更进一步的治疗方式脑深部电刺激(DBS)。
这是目前效果最可靠的手术方式。通过在脑部特定区域植入电极,用电刺激调节神经异常放电,从而减轻震颤。
优点:可调节性强、可逆、安全性高。
缺点:费用较高,对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病者风险略高。
聚焦超声(FUS)
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通过磁共振引导超声波聚焦于脑内特定区域,破坏异常神经回路。
优点:不开刀、恢复快。
缺点:只适用于某些类型的震颤,且目前应用仍受限于设备和适应症。
减少诱因刺激
少喝酒、少喝浓茶咖啡、避免熬夜、情绪波动控制好。这些看似简单,却是控制震颤的基本功。
锻炼可以选对方式
太剧烈的不行,但太懒散也不行。推荐打太极、八段锦、慢走等温和运动,帮助强化肌肉控制力。
饮食有讲究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钾、镁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坚果、豆制品;适当摄入蛋白质,减少刺激性食物。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状态,减少震颤发作频率。
总结:特发性震颤虽顽固,但可控,别轻言放弃!特发性震颤不是绝症,它只是一个“跟你较劲”的慢性病。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科学用药、规律生活,很多人都能恢复正常节奏。
不要怕,也不要拖,科学对待才是最好的“止颤符”。
你是不是也有亲人或朋友因为手抖而烦恼不已?或者你自己也被这个“隐形对手”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经历,看看有没有一样的苦恼,我们一起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李晓东.特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2):123-127.
[2]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特发性震颤治疗指南(2023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吴建新,刘志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44(10):1182-118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特发性震颤怎么治好(得了特发性震颤怎么办科学服用4种药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