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因为肱骨干轴线和肱骨髁轴线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骨折的解剖因素。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根据骨折移
位方向不同,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伸直型约占85.4%,容易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今天主要讲一讲伸直型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一旦骨折,很容易神经血管受到损伤,儿童如果伴随骨骺损伤,可能会出现肘内翻或肘外翻等畸形可能。
当跌倒的时候,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时,手掌着地,暴力经过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斜,由上向下产生剪切应力,发生骨折,如果同时侧方遭受暴力,可发生尺侧或桡侧移位。
儿童外伤手部着地,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屈曲位,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出现肱骨髁上骨折可能,及时需要拍片等专业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如下图)
典型的肱骨髁上骨折体征
治疗方面:
1,保守治疗:针对受伤时间短,肿胀轻,没有血液循环障碍,没有神经损伤症状,可进行手法复位,在X线证实复位成功后,可石膏托外固定4-5周,这里需要注意,如果2-3次复位不成功,就需要考虑进行切开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针对手法复位失败,小的开放伤污染不重,有神经血管损伤表现等情况下,建议行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等方法固定,如存在神经血管损伤,需进行探查松解修复等。
康复治疗: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首先必须严密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及手的感觉运动等情况(这里一定要注意,筋膜室综合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有利于减轻水肿,4-6肘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在手术切开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骨折的康复之前小编提到过很多次,功能锻炼很重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消肿,预防很多骨折后并发症的出现。您了解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