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副作用是什么(当心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的副作用是什么(当心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来德本 2025-09-18 全球视野 3 次浏览 0个评论

乙型肝炎为常见病、多发病。患有乙型肝炎者常需长期注射干扰素,故常有患者到上级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后,带干扰素回当地注射。但注射干扰素常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有的后果还相当严重。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工作所见,搜集并整理了注射干扰素而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希望引起同行们的警惕。

干扰素的副作用是什么(当心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注射干扰素导致“流感样症状”。

24岁的黄小姐不久前在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时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因属于“大三阳”,并伴有血清谷丙转氨酶等升高,处于病毒复制期,故医生开给干扰素带回当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治疗。回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干扰素1天后,黄小姐出现发热、畏寒、头痛以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故于第2天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次诊医生测得体温为39.5℃,检查血常规显见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故诊断为“流感”。给予柴胡和病毒唑注射液肌肉注射以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未见效。后经首诊医生再诊,诊断为干扰素所致的“流感样症状”,经减少干扰素剂量以及解热镇痛等治疗后症状缓解。

“流感样症状”为使用干扰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因其发生酷似“流行性感冒”,故称“流感样症状”。该症状通常发生在注射干扰素最初几天内。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以及面色潮红等;测体温多在38℃-41℃之间,而且大多数发生在注射用药48小时以内,一般可持续4-12小时,并可于2-3周内发热渐渐消失;与此同时,患者还可伴有头痛、眼痛、颈部和四肢肌肉酸痛、全身软弱无力以及神经痛等症状。经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解热镇痛剂复方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和阿斯匹林等药)症状可很快缓解。

二、注射干扰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41岁的李大姐患有乙型肝炎10多年,一直到当地某综合医院就诊,经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并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不久前的一天,李大姐因过度劳累后出现皮肤黄染、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和厌油等症状,故急回某上级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给予干扰素带回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治疗。注射干扰素三个月后,李大姐渐渐出现消瘦、心悸、食欲亢进和颈部变粗等症状。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注射干扰素所致),并经到上级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经停用干扰素、改用其它抗病毒药后症状缓解。

干扰是疗效很好的抗病毒药。但注射干扰素有很多不良反应,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不良反应就是导致内分泌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发病机理可能为患者在原有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以致干扰素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干扰了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导致甲状腺素生物合成、释放增多,从而导致临床上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故此,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前应先检查甲状腺功能,并排除伴有甲状腺疾病;既往有甲状腺疾病者慎用;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它药物。

三、注射干扰素导致银屑病复发。

29岁的伍先生患有乙型肝炎5年多;2年前又患上难治性免疫性皮肤病银屑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半病情基本痊愈。不久前的一天,伍先生因出差劳累过度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瘦和肝区疼痛等症状,急回当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医生诊断为乙型肝炎复发,给予注射干扰素治疗。治疗21天之后,伍先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不适;四肢和躯干等原患银屑病处重新出现片状皮疹,剥去鳞屑后可见点状出血点。医生诊断为银屑病复发(注射干扰素所致)。经停用干扰素,改用其它抗病毒药和中草药治疗1个多月后症状缓解。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为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所致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而干扰素是其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有临床研究证实,银屑病T细胞克隆所诱导的KC增殖依赖于干扰素;也有研究发现,有的患者注射干扰素后,即可在注射部位诱发点状银屑病皮损。此外,干扰素特有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使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故原患有银屑病的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时不宜选用干扰素,而可选择其它抗病毒药(如核苷类和中草药等)。

四、注射干扰素导致精神极度忧郁。

37岁的刘先生1年前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属“小三阳”,经到当地某中医院就诊,医生给予中草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1个半月前刘先生病情加重,出现软弱无力、食欲不振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故医生给予干扰素带回当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注射治疗。注射干扰素2个星期后,刘先生渐渐出现极度精神忧郁症状和悲观厌世情绪,并萌生出出家当和尚和自杀的念头,故由家人急送某精神病院求诊。医生经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用药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干扰素所致的不良反应。经给予停用干扰素,改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心理治疗后,刘先生精神忧郁症状渐渐消失。

既往有研究表明,使用免疫促进剂与患者精神忧郁有关。近年来,干扰素广泛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如带状疮疹和乙型肝炎等),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以精神忧郁为主的精神心理异常更是多见。其发生机理目前仍不很清楚,但有研究证实其发生主要与患者体内5-羟色胺耗尽、色氨酸水平降低有关;且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及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忧郁症的发生。目前,对干扰素所致的忧郁症多采用减少剂量或停药的方法来避免之,但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近年有研究表明,对干扰素所致的忧郁症,给予抗忧郁药治疗和心理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除此之外,使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包括其它病毒感染)所致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多,如骨髓抑制、心血管损害、眼底病变、糖尿病以及脱发等等。希望各位同道在为患者使用干扰素前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以排除使用干扰素的禁忌症;并在使用期间注意动态监测甲状腺功能、二便常规、肝肾功能、自身抗体以及血糖等,并定期行胸片、心电图、眼底检查以及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一旦早期出现上述或类似上述不良反应能正常诊断,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干扰素的副作用是什么(当心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