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0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1岁的老范,年纪不算大,但走起路来却总是一瘸一拐。最近气温变化大,他的膝盖和脚踝又开始肿痛,一阵一阵地钻心疼。
家里人劝他去医院看看,结果一查,血尿酸460 μmol/L,痛风发作。医生刚开完药,老范却嘟囔:“这不是吃点肉、喝点酒吗?怎么就成毛病了?”
医生摇摇头:“你这不是普通疼,是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白酒就是你这病的‘激发剂’。”
听到这,老范才意识到,自己多年爱喝的那两口,可能正是害他疼得起不了床的“罪魁祸首”。
白酒,真的会“诱发”痛风吗?很多人以为,痛风就是吃海鲜、喝啤酒引起的,和白酒没啥关系。但事实上,白酒是痛风发作的“隐形推手”之一。
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痛风诊疗指南(2020年)》明确指出:摄入过量酒精,尤其是烈性酒,会显著升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增加乳酸生成,而乳酸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堆积。
同时,酒精还会促进体内嘌呤分解,进一步产生大量尿酸,加重高尿酸状态。尤其是白酒,酒精浓度高、代谢快,短时间内就可能使血尿酸“飙升”。
为什么是白酒更危险?很多人喜欢拿啤酒“背锅”,觉得白酒不含嘌呤就安全。但事实正相反。
啤酒确实富含嘌呤,但白酒的问题是“加速器”。
白酒虽然几乎不含嘌呤,但它会:
提高内源性尿酸生成速度
抑制肾脏排出尿酸的效率
直接刺激关节炎症反应
尤其在饭局上,白酒常与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大鱼大肉)一同摄入,更是“雪上加霜”。
研究发现,与不饮酒的人相比,经常饮用烈性酒的人,痛风发作风险提高2倍以上。
医生提醒:痛风患者记住“3不饮、2少碰”为了控制痛风、保护关节,医生建议大家牢记一个口诀:“3不饮,2少碰。”
一、3不饮
不饮烈性白酒,白酒酒精浓度高,对尿酸代谢影响最大,是痛风的“点火器”。不饮空腹酒,空腹状态下饮酒,酒精吸收更快,代谢负担更重,尿酸峰值更高。不饮“连杯酒”,长时间连续多杯饮酒,容易造成体内尿酸瞬时升高,诱发急性痛风发作。二、2少碰
少碰啤酒,啤酒中含有较多嘌呤,尤其是“麦芽类饮料”,同样会增加尿酸水平。少碰药酒,很多人误以为药酒能“祛风除湿”,但实际上多数药酒酒精浓度远高于普通白酒,对尿酸代谢影响更剧烈。痛风不是“有钱病”,而是“生活病”有人说痛风是“富贵病”,但如今它早已不分贫富。
据《2022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9.4%,其中男性超过30%,而痛风的实际发病率也超过3.2%,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与现代人饮食结构改变、酒精摄入增加、运动减少密切相关。
医生指出,痛风的本质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长期高尿酸状态会影响肾脏、心血管甚至眼部健康,不能掉以轻心。
管得住嘴,才能护得住关节如果你已经查出尿酸偏高,或者家族中有人患有痛风,就要把“饮酒”这件事提上日程考虑。
除了“3不饮、2少碰”,平时还应注意:
多喝水,每天保证2000ml以上,有助于尿酸排出;
控制体重,避免中心性肥胖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浓肉汤、鱼籽等;
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但发作期应避免剧烈活动;
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尤其是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
写在最后很多人以为,喝点白酒是“养生”或“助兴”,但对痛风患者来说,每一口白酒都可能是一次“关节地震”的前奏。
不是白酒有毒,而是你明知它会加重病情,还不肯管住这口酒。
你若不管它,它就管你——从脚趾到膝盖,疼起来让人彻夜难眠。
为了关节轻松、生活无痛,记住医生的话:白酒不养身,少饮才养命。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痛风诊疗指南(2020年)》
国家卫健委.《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科普知识手册》
《中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22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痛风可以喝白酒吗?(白酒是痛风的 激发剂医生坚持3不饮2少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