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内科啊????(消化内科医生常用术语实用版)

什么叫做内科啊????(消化内科医生常用术语实用版)

丰和昶 2025-10-10 要闻聚焦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消化内科医生常用术语(实用版)

一、 患者症状与体征描述

消化道主诉:

吞咽困难/梗噎感: 吃东西咽不下去或卡住的感觉。

嗳气/打嗝: 胃里气往上返。

反酸: 酸水或食物返到喉咙口/嘴里。

烧心: 胸口后面火辣辣的烧灼感(尤其饭后/躺下)。

恶心/想吐: 胃里难受,想吐。

呕吐: 吐出来了(内容物、颜色、量?)。呕血:吐咖啡样物或鲜血。

腹痛: 说清楚位置(上腹/下腹/左上/右下...)、性质(绞痛/胀痛/隐痛/刀割样/烧灼样...)、规律(饭前痛/饭后痛/夜里痛/持续性/一阵阵...)。

腹胀/肚子胀: 肚子发胀、撑得慌,可能咕咕叫(肠鸣音亢进)或没声(肠鸣音减弱)。

早饱: 吃两口就饱了,吃不下去。

没胃口/厌食: 不想吃东西。

腹泻/拉肚子: 大便次数多、稀。分急性/慢性。注意描述:水样便、糊状便、有无粘液脓血?脂肪泻:大便油腻、恶臭、漂油花、量多。

便秘: 大便干、硬、难解,次数少(<3次/周)。

里急后重: 老想解大便,蹲下去又解不出或只解一点点。

便血:

黑便/柏油样便: 大便发黑、发亮、粘稠、有腥臭味(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鲜血便: 大便带鲜血或便后滴血(多来自肛门直肠)。

暗红色血便: 大便混暗红色血(多来自小肠或右半结肠)。

便潜血阳性: 大便化验查出有血(肉眼看不见)。

黄疸: 眼白发黄、皮肤发黄。

2、全身状况:

体重下降/消瘦: 近期体重明显减轻。

乏力/没劲: 浑身没力气。

发热: 发烧了,多少度?

面色苍白/贫血貌: 脸色、嘴唇、眼睑发白(提示可能贫血)。

二、 疾病诊断与状态表述

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等返流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 胃酸返流把食管“烧”发炎了(内镜可见糜烂)。

Barrett食管: 食管下端黏膜变了(癌前状态)。

食管癌。

贲门失弛缓: 食管下端“闸门”打不开,吞咽困难。

食管裂孔疝: 胃的一部分“跑”到胸腔里了。

胃十二指肠:

胃炎: 胃黏膜发炎。分急性/慢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需警惕)。

消化性溃疡: 胃或十二指肠烂了个“坑”(胃溃疡/球部溃疡)。描述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并发症:出血(呕血黑便)、穿孔(剧烈腹痛板状腹)、梗阻(呕吐隔夜宿食)。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反复上腹不适(胀痛、早饱等),检查没发现明显问题。

胃癌。

幽门螺杆菌阳性/阴性: (简称 Hp阳性/阴性)这个菌和胃炎、溃疡、胃癌关系密切。

肠道:

肠易激综合征: 肚子痛/胀+大便习惯改变(拉肚子/便秘/两者交替),查不出器质性病。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累及大肠(结肠、直肠)的慢性炎症,拉粘液脓血便。

克罗恩病: 全消化道(口腔到肛门)都可能发炎,常呈“跳跃性”,可形成瘘管、狭窄。

常用描述: 处于活动期(症状重)/ 缓解期(症状轻或消失);有无肠外表现(关节炎、皮疹、虹膜炎等)。

感染性肠炎: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拉肚子。

伪膜性肠炎: 常因滥用抗生素后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腹泻重。

肠结核。

结/直肠癌。

肠梗阻: 肠子不通了(胀、痛、吐、闭)。

阑尾炎。

缺血性肠病: 肠道血管堵了或缺血导致肠壁损伤。

肝胆胰:

肝炎: 肝脏发炎。分病毒性(甲肝、乙肝、丙肝...)、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描述急/慢性、活动度、有无纤维化/硬化。

肝硬化: 肝脏变硬、变形、功能变差。

代偿期/失代偿期: 肝功能还能不能扛住(失代偿期会出现腹水、出血、昏迷等并发症)。

门脉高压: 门静脉压力高(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性脑病: 肝功能太差导致毒素入脑,引起神志精神改变(糊涂、昏睡)。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腹水患者腹腔自己感染了。

脂肪肝: 肝脏里油多了(酒精性/非酒精性)。

肝脓肿: 肝脏里长脓包了(细菌性/阿米巴性)。

肝癌(原发性/转移性)。

胆囊炎: 胆囊发炎(急性/慢性),常和结石有关。

胆石症: 胆道系统长石头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炎: 胆管发炎(常因结石梗阻引起,可有寒战高热、腹痛、黄疸)。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胰腺急性发炎(分轻症/中重症/重症)。

慢性胰腺炎: 胰腺反复发炎变硬萎缩,导致消化功能差、糖尿病等。

腹膜:

腹水: 肚子里有水了(要区分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

腹膜炎: 腹膜发炎了(原发性/继发性)。

三、 检查操作与结果解读

内镜:

胃镜: 看食管、胃、十二指肠。

肠镜: 看直肠、结肠、回肠末端。

超声内镜: 内镜带超声探头,看黏膜下和周围结构。

镜下描述: 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隆起/肿物/静脉曲张(部位、大小、形态);管腔狭窄/扩张;取活检送病理。

镜下治疗:

EMR/ESD: 切掉早期癌或癌前病变。

止血(打药、电烧、夹子夹)。

套扎/组织胶注射: 治静脉曲张出血。

EST: 切开乳头取胆管结石。

放支架: 撑开堵住的食管/胆管/肠子。

影像:

腹部B超: 看肝、胆、胰、脾、肾、腹水。

腹部CT/增强CT/MRI: 更详细看肚子里的脏器、血管、淋巴结和病变。

MRCP: 无创看胆管胰管。

上消造影/钡餐: 喝钡剂看食管胃十二指肠。

钡灌肠: 灌钡剂看结肠。

血管造影: 找出血点或做栓塞治疗。

化验:

肝功能: 转氨酶(ALT/AST)、胆红素(TBIL/D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功能(PT/INR)等。

血常规: 看有没有贫血(Hb↓)、感染(WBC↑↓)、血小板问题(PLT↓↑)。

便常规+潜血: 看大便性状、有没有红白细胞、虫卵、潜血阳性。

淀粉酶/脂肪酶: 胰腺炎时升高。

肿瘤标志物: AFP(肝癌)、CEA(肠癌等)、CA19-9(胰腺癌等)。

肝炎指标: 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RNA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 C13/C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镜做)、血清抗体。

其他检查:

腹水化验: 区分是漏出液(肝硬化常见)还是渗出液(感染/肿瘤常见)。

动力检查: 食管测压、肛肠测压等(查功能性胃肠病)。

病理报告: 活检或手术标本显微镜下的最终诊断(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分化腺癌)。

四、 药物与治疗

抑酸药:

PPI: 最强抑酸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

H2RA: 抑酸作用稍弱(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铋剂(枸橼酸铋钾)、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促动力药: 吗丁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改善腹胀、早饱)。止泻药: 蒙脱石散(思密达)、洛哌丁胺(易蒙停)(治标,需找病因)。通便药: 乳果糖、聚乙二醇(福松)、开塞露(根据便秘类型选)。利胆药: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用于胆结石、胆汁淤积等)。IBD治疗药:

5-ASA: 美沙拉嗪(莎尔福、艾迪莎等)(轻中度首选)。

激素: 泼尼松、布地奈德(控制急性发作)。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维持缓解)。

生物制剂: 类克(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中重度/难治性)。

抗感染药: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抗病毒/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乙肝/丙肝):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乙肝);DAA方案(丙肝)。支持治疗:

补液: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拉肚子、呕吐后常用)。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鼻饲/口服营养剂)、肠外营养(静脉输)。

保肝药: 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天晴甘美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等。

根除Hp: 标准四联疗法(PPI + 铋剂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等组合)。

五、 临床沟通与记录要点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为主,检查无大问题(如IBS、FD)。癌前病变: 需要密切随访的状态(如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结直肠腺瘤)。随访/复查: 定期回来检查(尤其慢性病、癌前病变、肿瘤术后)。鉴别诊断: 考虑可能是哪几种病,需要做检查排除。预后: 预测这个病大概会怎么样(好/中/差)。并发症: 这个病引起的其他问题(如肝硬化引起腹水、溃疡引起出血)。合并症: 病人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理解这些术语对于与消化科医生有效沟通、理解病历和医学信息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在特定场合遇到不理解的术语,可以随时向医生询问其具体含义。

消化内科医生常用术语(实用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叫做内科啊????(消化内科医生常用术语实用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