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根后面起了一个硬包,(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耳朵根后面起了一个硬包,(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邹友琴 2025-09-25 都市日报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很多人打完耳洞才发现——耳洞没留住,耳朵上却冒出个“肉疙瘩”,又红又肿还会疼,实在让人头大。更郁闷的是,身边朋友都没这问题,自己怎么就中招了?

别急,这种“肉疙瘩”其实在医学上有个正式名字,叫瘢痕疙瘩。它不是所有人都会得,但一旦长出来,不仅难看,还很难彻底治好。

下面我们就来讲清楚一件事:打耳洞后为什么会长瘢痕疙瘩?哪些人风险更高?怎么预防和处理?

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什么是瘢痕疙瘩?耳朵上的“肉疙瘩”其实很顽固

打耳洞后,如果耳朵慢慢鼓起一个又硬又厚的肉疙瘩,那多半就是瘢痕疙瘩了。它是身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过度增生引起的异常反应,属于一种病理性疤痕。

看起来像个小肿块,表面光滑、发亮、没有毛发形状不规则、颜色偏红或带点紫,有时会疼或痒有些人几个月就开始长,一长就是一两年,之后稳定下来,自己不会消退

数据显示,大约2.5%的打耳洞者会出现瘢痕疙瘩,虽然比例不高,但一旦中招,处理起来就非常麻烦。

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为什么我会长,而别人不会?这几种情况风险更高!

不是所有人打耳洞都会出问题,但如果你属于下面几类人,瘢痕疙瘩可能就盯上你了。

1. 耳洞打在软骨上,风险翻倍耳垂和耳廓软骨不是一个难度等级。研究发现,打在软骨上的耳洞更容易长瘢痕疙瘩。比如有一项研究统计了43位出现瘢痕疙瘩的人,结果发现只有32.6%长在耳垂,而58.1%长在软骨部分。

为什么?因为软骨区域血管少、愈合慢,炎症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这就给“疤痕疯长”提供了温床。

2. 耳洞感染了,直接给疤痕“加油”耳洞处理不好,最怕感染。一旦感染,局部组织受损,愈合时间延长,身体的修复反应就会被放大,瘢痕疙瘩的几率也会随之飙升。

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数据显示,在18-28岁的女性中,耳垂感染率为29.6%,软骨高达41.4%。所以别小看打耳洞后的护理!

3. 有瘢痕疙瘩家族史的,慎打耳洞!如果你妈妈、亲戚有瘢痕疙瘩,你就要特别小心。研究指出,有家族史的人在11岁后打耳洞,长瘢痕疙瘩的几率高达85.7%!这可不是吓人,是实打实的数据。

4. 技术差+护理不到位,等于给疤痕开绿灯打耳洞不是小儿科,工具不专业、打洞不准、耳钉戴太紧或者金属过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发炎、愈合差,最终让瘢痕疙瘩有机可乘。

出现瘢痕疙瘩怎么办?别乱动手,规范治疗最关键!

很多人发现耳朵长了“肉疙瘩”第一反应是:贴疤痕贴、抹疤痕膏,甚至自己在家试图“抠掉”。千万别这么干!

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瘢痕疙瘩是慢性皮肤病变,不是靠一两个偏方就能解决的。哪怕做手术切除,如果不搭配其他治疗,复发率也高得吓人——40%到100%不等。

目前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比如激素注射+冷冻治疗+手术等组合方式,不仅效果好,复发率也低。

当然,具体怎么治,还是得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听专业医生的,不要自己瞎折腾。

最后提醒一句:不是说打耳洞就一定会长瘢痕疙瘩,但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一定要慎重选择打耳洞的位置、方式和护理方法。毕竟,耳洞是小事,留下个大疤可就烦了。

预防措施也不是没有,比如使用医用级别耳钉、每天用酒精消毒、避免频繁换耳饰等,都有助于降低风险。

打耳洞虽小,背后可有大学问。别等“长疙瘩”了才后悔!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耳朵根后面起了一个硬包,(打耳洞后耳朵长肉疙瘩小心是瘢痕疙瘩这4类人风险更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