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76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中午吃饭时,66岁的李大爷突然站起来要去拿酱油,结果刚走两步就一头栽倒在地,差点磕到头。
家人急忙拨打120,医生赶到时测量血压,低压只有45mmHg,属于明显的低血压状态。
“他平时不是血压偏低吗?怎么突然就晕倒了?”家属一脸困惑。
医生皱着眉头说:“很多人觉得高血压危险,低血压就‘没事儿’,这是个大误区。”
低血压≠好事,长期忽视可能更危险在大众眼里,“血压低”似乎是个“福气”,不容易中风、不怕高血压。
但实际上,低血压并非健康的代名词。
特别是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mmHg,就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的供血,带来严重后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超过20%,却常常被忽视。
危害一:脑供血不足,易头晕甚至昏厥大脑是个“娇贵”的器官,对供血非常敏感。当低压降到60mmHg以下时,大脑供血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站立不稳等情况。
不少老年人一早起床就犯晕,其实并不是“起太猛”,而是低血压在作怪。
严重时,还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就是所谓“小中风”。
危害二:心脏供血不足,诱发心律失常心脏像个“水泵”,靠血液供应维持跳动。
低血压时,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心跳不齐的症状。
长期低血压还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缺血,对本来就有基础心脏病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危害三:肾脏“吃不饱”,功能慢慢受损肾脏是个“过滤器”,需要稳定的血流才能正常工作。
当低压过低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减弱。
研究显示,慢性低血压人群的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正常血压人群,这对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的人来说,是个不可忽视的隐患。
危害四:胃肠动力差,消化变慢很多低血压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点:吃啥都觉得没胃口。
这是因为胃肠道供血减少,影响了正常消化。
进而可能出现腹胀、嗳气、食欲不振、便秘等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吃得少、身体差、血压更低。
危害五:容易跌倒摔伤,特别是老年人低血压导致的头晕、站立不稳,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跌倒在60岁以上人群中,是导致骨折、失能甚至死亡的首要外因。
尤其是夜间起夜、洗澡时,一旦姿势改变过快,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突然就眼前一黑。
低压多少才算危险?临床上,一般将舒张压低于6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定义为低血压。
但是否危险,还要看是否出现症状:
无症状:如部分年轻女性体质性低血压,可定期监测,不必过度担忧;
有症状:头晕、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则属于功能性低血压,需积极干预。
特别是低压低于50mmHg,就可能出现器官供血不足,存在生命风险。
这些人群要特别警惕低血压很多人直到晕倒了才知道自己血压低。其实,家庭血压计就是最好的工具。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观察是否有头晕、乏力等异常。
如果低压持续低于60mmHg,建议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内分泌失调、贫血、心功能不全等潜在原因。
低血压怎么调理?医生建议这样做:吃得够、吃得好: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量增加盐分(遵医嘱)。
起身慢一点:尤其是早上起床、如厕、洗澡时,避免动作过猛。
适当运动:太极、散步、慢跑等有助于血管功能恢复。
穿弹力袜:可减少血液在下肢滞留,提升回心血流。
补水很关键:轻度脱水也会加重低血压,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
写在最后:低血压不是“福气”,而是隐藏的健康风险很多人只盯着高血压,却对低血压掉以轻心。但血压太低,同样会影响大脑、心脏、肾脏的供血,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如果你经常头晕乏力、心跳加快,不妨测测血压——不是只有高血压才需要重视,低血压也要“当回事”。
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低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3] 卫健委官网.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0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低血压高有什么危害(低血压的5大危害很多人不知道低压达到多少就危险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