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做过血常规检查,报告上有几十个指标,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血红蛋白。大多数人看到血红蛋白数值,只要在参考范围内,就会以为没问题。
但医生经常强调,并不是所有血红蛋白在正常边缘值的人都健康,如果低于某个关键值,就算其他指标再正常,也得引起警惕,饮食上必须加强补充,尤其是肉类的摄入。
首先要弄清楚血红蛋白到底是什么。
它是红细胞里的重要成分,主要任务就是把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再把二氧化碳带回来。
换句话说,血红蛋白就像氧气的“搬运工”,没有它,细胞就没法正常工作。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在130到175克/升之间,女性一般是115到150克/升。
这个差别和女性有月经周期有关,长期有一定量的失血,数值自然会低一些。
然而,很多人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当血红蛋白数值接近下限甚至低于110时,就算血常规显示其他指标都还在参考区间,也不代表真的没事。
临床上不少人就是因为轻视了这个问题,结果出现长期的乏力、头晕,甚至发展为贫血,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医生常提醒,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基本可以判定为贫血状态,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容易忽视低血红蛋白,是因为症状太不典型了。
刚开始可能就是偶尔觉得累,或者活动后气短,大家往往会归结为没休息好,或者年纪大了精力不足。
殊不知,这是身体发出的最早信号。
如果继续拖延,可能出现指甲易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女性月经紊乱。
尤其是老年人,长期血红蛋白过低,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为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弥补血液携氧能力不足。
说到这里,补充铁和蛋白质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单靠青菜水果很难改善低血红蛋白,因为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2%到10%。
而红肉、动物肝脏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20%以上,差距非常明显。
再加上肉类里还有优质蛋白,能帮助合成血红蛋白,因此医生经常提醒低血红蛋白的人要多吃肉,这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有确切的营养学依据。
例如,有研究统计过,中国育龄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接近20%,其中大部分人平时饮食以蔬菜为主,肉类摄入偏少。
而在对比组里,经常吃红肉的人群,血红蛋白水平普遍更高,更少出现贫血症状。
总的来说,肉类确实是补血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牛肉、猪肝、羊肉等,效果比任何补品都直接。
当然,也不是说吃得越多越好。
医生提醒,合理补充的原则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和血红素铁,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因为维C能把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帮助小肠吸收。
举个例子,吃牛肉的时候配点柑橘类水果,效果会更好。
另一方面,茶和咖啡里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最好不要和含铁丰富的食物一起吃。
再者,还要注意低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缺铁造成的。
有些人补了很久的铁,数值还是上不来,这种情况下要考虑是不是有其他原因,比如慢性炎症、肾脏疾病、骨髓造血问题等等。
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人,可能因为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红蛋白一直偏低,这时光靠饮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在笔者看来,关键还是不要掉以轻心。
血红蛋白低于110,就算血常规里其他指标显示正常,也不代表真的安全。
因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本身就是对全身器官的负担。
心脏要加班加点工作,大脑容易缺氧,久而久之,身体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就下降,再叠加贫血,风险更大。
除此之外,还要提到一个容易忽视的群体,那就是青少年。
很多学生为了减肥,不吃肉,结果出现头晕、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追根溯源就是血红蛋白不足。
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青春期女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超过25%。
这说明饮食习惯对血红蛋白的影响非常直接,不能一味追求清淡而忽略营养均衡。
另一方面,对于孕妇来说,血红蛋白低更要重视。
孕期本身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补充不够,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早产甚至低体重儿。
医生普遍建议孕期每天要额外补充铁剂,同时保证肉类摄入,这样才能降低贫血风险。
总的来说,血红蛋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接近下限就能掉以轻心。
只要低于110,就需要警觉。
饮食上一定要有足够的肉类,最好每周吃2到3次红肉,适量的动物肝脏,每天保证鸡蛋和奶制品,再配合新鲜蔬果,基本能满足需要。
而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人,更要及时检查,找出具体原因,对症处理。
在笔者看来,血红蛋白就是一个很直观的健康信号。
别等到走路气喘、头晕乏力,才想起来检查。
平时把饮食调好,定期关注血常规,把这个数值保持在理想区间,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做法。
毕竟,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点点滴滴的坚持。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不要盲目相信补血保健品。
很多广告打着补血的旗号,成分里铁含量却并不高,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日常饮食。
医生也常说:“补血最好的药就是餐桌上的肉。”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1]陈琛.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时引流管夹闭对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及输血率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怎么办(血红蛋白低于这个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