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9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以为乳腺增生是“假病”?那你可能正把潜在危险当儿戏。
在妇科门诊,每10个来看乳房问题的女性,有7个最后被诊断为乳腺增生。可惜的是,很多人听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是:没事,医生说是良性的,不用管。但你不知道的是,每一个“良性”的背后,都可能藏着不被重视的风险。
乳腺增生不只是乳房的“小情绪”,它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听懂了,就是预防;听不懂,就是隐患。
乳腺增生,说白了,是乳腺小叶和导管系统在激素作用下,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它不是肿瘤,但它的病理变化和癌前病变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高达42万例,其中相当部分患者都曾经有过“乳腺增生”病史。你可以说乳腺增生不是乳腺癌,但你不能说它和乳腺癌毫无关系。
这不是吓唬你,而是提醒你:乳腺增生不是你可以忽视的“小毛病”。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这种疼不是剧烈的,而是钝钝的、胀胀的、偶尔刺刺的——而且特别爱在来月经之前“作妖”,等月经一来,又仿佛没事人一样。
具体表现通常包括:
乳房胀痛或刺痛:尤其在经前期明显,有时连穿内衣都觉得不舒服。乳房局部触痛、结节感:用手一摸,能感觉到一块块的硬结,按压会痛。乳头异常分泌物:少数女性会出现乳头流出清亮或乳白色液体。双侧对称或单侧局部增厚:尤其在内上象限的乳腺组织,更容易出现这些变化。这些症状可能时轻时重,但千万别因为“它会自己好”就掉以轻心。乳腺增生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很多女性不理解,为什么我生活规律,不熬夜不喝酒,也会乳腺增生?原因只有两个字:激素。
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和孕激素极其敏感。现代女性由于压力大、作息紊乱、饮食油腻、情绪波动频繁,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乳腺自然就“跟着造反”。
尤其是在25-45岁这个阶段,正是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乳腺增生发病率也最高。根据《中华外科杂志》2021年的统计,超过60%的乳腺增生患者集中在35岁到45岁之间。
这并不是说你做错了什么,而是现代生活方式在“逼你生病”。
很多医生会告诉你:“这是良性病变,问题不大。”但这是在你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前提下。
乳腺增生其实分为三种类型:
单纯性增生(基本无癌变风险)非典型性增生(癌变风险略高)增生伴有不典型细胞变化(癌变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非典型性小叶增生的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是普通女性的3-5倍。所以,不是所有乳腺增生都“安全”。一旦病理检查提示“非典型增生”,你就必须提高警惕。
疼,有时候是一个信号,但没有疼,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乳腺增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可能是“无声”的。所以,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才是关键。
每个月月经结束后3~7天,是乳腺自查的最佳时间。站在镜子前看一看,有没有皮肤凹陷、乳头回缩;用手触一触,有没有不对称的肿块或者分泌物。
如果发现乳房原本对称的地方,突然变了形,或有硬块不动、质地变硬,一定要马上就医。
很多女性喜欢吃所谓的“调经养颜”类保健品。但你知道吗?里面很多含有植物雌激素,比如大豆异黄酮、蜂王浆,这些都可能刺激乳腺。
尤其是有乳腺增生病史的女性,更要避免摄入过多雌激素成分。身体不是试验田,别拿自己当小白鼠。
3.情绪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你可能不信,情绪波动对乳腺的影响,大过你吃了什么。乳腺是典型的情绪“靶器官”,焦虑、压力、愤怒,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水平,从而诱发乳腺增生或加重已有病变。
调节情绪,不是鸡汤,是必须。学会拒绝高压,学会情绪排解,才是真正的自我保健。
最后一句话:别再用“良性”来安慰自己了乳腺增生不是乳腺癌,但它是通往乳腺癌的一条可能的路。你可以走上去,也可以及时掉头。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不是小事。乳腺健康,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每一个细节的累积。
所以,从今天开始,别再等“疼了才看”,也别再听“没事,多数人都有”。有病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当回事。
参考文献:①.国家癌症中心. 2022中国乳腺疾病报告[R].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疾病防治办公室. http://www.chinacdc.cn/②.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乳腺良性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外科杂志, 2021,59(6):401-406. DOI:10.3760/cma.j.cn112139-20210219-0013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乳腺增生有什么表现(女人乳腺增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