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
邻居燕子自从她家四月龄的宝宝发生了坠床事件后,变得草木皆兵,压根儿看不得宝宝有任何一点点的异常。这不,又慌慌张张、带着哭腔的给我打电话来了:“帮忙快点过来看看啊,宝宝吐奶很厉害。是不是摔到头了啊!”
燕子的宝宝发生坠床事件已经过了四五天了,当时观察是没有什么大碍,又去了医院后,医生根据宝宝的表现,也是建议她回家观察就好。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之一:
1、宝宝变得昏昏沉沉非常瞌睡,或者就是睡着了很难唤醒;
2、宝宝的性情变得易怒易燥,而且很难安抚或平静下来;
3、宝宝在随后的24小时内,出现2-3次或更多的呕吐现象;
4、会说话的宝宝会抱怨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或者疼痛感在加剧;
5、会走路的宝宝在走路时出现异常,如不能够走直线,或者就是走路之时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
6、宝宝目光游离不定,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
就赶紧送医,一般情况下,过几天没有异常问题的话,以后小心一些就是了。
天下可怜父母心,关心则乱一点都不假。燕子自从回到家中,完全是在内疚中慌了神,宝宝睡一会儿她就赶紧要唤醒她,怕是昏迷;宝宝一哭她就发怵,担心是宝宝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今天上午阳光不错,我们还都带着宝宝在外面晒太阳,我看她家宝宝笑得开心、玩的愉快、双眼很有神气,而且精神气儿十足,完全看不出有任何不适的问题,想来是做妈妈的容易大惊小怪,心中过分担心溢于言表而已。
回想间我已经到了她家门口,隔着防盗门就听到宝宝嘎嘎的笑声,哪里有任何异样啊?燕子打开门让我进去后,迫不及待的给我说,刚才宝宝吐奶好厉害,快吓死她了,还好这会儿宝宝又有精神了。我有些疑惑,她打电话到我过来,不过是三五分钟的功夫,如果是吐奶,宝宝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啊,也许是宝宝吃的太饱而溢奶了吧!
我问燕子宝宝是不是刚刚吃过奶?燕子点头说是的。我又问她吃过奶后给宝宝拍嗝了吗?她回答说拍是拍了,似乎没有拍出来,然后她着急去给奶瓶消毒,就把宝宝放在床上。等到回来发现宝宝嘴角有奶渍,床上也湿了一大片。她直觉是宝宝难受吐奶了,所以很害怕是不是那天坠床伤到了头(脑震荡)。
宝宝只是生理性溢奶,还是生病吐奶?做妈妈的必须学会根据症状加以区分,才能免去不必要的担心,也不至于在宝宝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延误病情。
【生理性溢奶】
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也会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宝宝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
溢奶通常发生在宝宝4个月前,尤其是新生宝宝。表现为宝宝吃完后会吐出少量奶液,或者打嗝时带出来一口奶,一般量不多,表现为溢出或轻吐。宝宝吐出来的奶是原液状液体,吐完后没有痛苦表情,甚至更加愉快。
【病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常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主要原因包括消化道畸形和病菌感染,发现后,应立即带宝宝就医。
病理性吐奶会发生在任何月龄、患有某种疾病的宝宝身上。宝宝吐奶时呈喷射状,一般要把胃里的奶吐光,还会吐出胃液。如果是喂奶间隔时间很长,会吐出来带有奶块、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
【两者之间的区别】
1、年龄对象:生理性溢奶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月龄较小的宝宝,一般在半岁以内;病理性吐奶则可能是任何年龄段、患有某种疾病的宝宝。
2、吐奶表现:生理性溢奶一般溢出少量奶液,或者打嗝时吐出一些奶;病理性吐奶则呈喷射状。
3、呕吐物性状:生理性溢奶吐出的是原装液体,没有刺鼻的味道;病理性吐奶则是把胃里的奶吐完,还会吐出胃液,味道刺鼻或者酸臭,还会有奶块。
4、吐完后表现:生理性溢奶吐完后宝宝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的反应;病理性吐奶后宝宝会哭闹,身体还会有其他不适感。
【针对生理性溢奶的办法】
1、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通常,乳汁在宝宝胃里排空的时间约为2-3小时,所以每隔2-3小时左右给宝宝喂1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这就很容易导致宝宝吐奶。
2、正确的喂奶姿式:在进食等量乳汁的情况下,抱起宝宝喂奶比躺着喂奶发生漾奶的机会要少。抱着宝宝喂奶,宝宝的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减少了漾奶的发生。
3、拍嗝:宝宝吃完奶后,不应立即把他放下,而应竖直抱起,为宝宝拍嗝。拍奶时,让宝宝趴在肩头,大人用手轻拍宝宝背部,让那些随吸吮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位是引起宝宝溢奶的重要因素。等宝宝打完嗝儿,胃中的气体排空后再放下宝宝,就会减少漾奶的几率。
【针对病理性吐奶的办法】
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帮忙排查宝宝病理原因,并积极治疗。
燕子听我分析完宝宝溢奶和吐奶的区别,仔细想了想,认可了我对她家宝宝是溢奶而非吐奶的判断,这才再次放下心来。
其实宝宝刚刚吃过奶是清醒的状态,妈妈最好在身边守候一会儿,或者将宝宝放在小推车里一起行动。即便是宝宝睡着了,也要多留心。单独把宝宝留在床上,即便是有再好的防护措施,也还是会有无数的意外可能性发生。何必增加这样那样的风险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吐奶与溢奶的具体区别?(溢奶和吐奶快快分清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