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门诊来了位患者,自述腹部隐痛断断续续持续了半个月。一开始疼痛不严重,他以为是吃坏肚子,想着忍忍就好。结果疼痛逐渐加重,还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才慌了神来就医。检查发现,他是急性阑尾炎,若再拖延可能引发阑尾穿孔。腹部隐痛看似普通,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尤其是出现以下 3 种变化时,必须提高警惕。
变化一:疼痛频率和程度改变正常情况下,偶尔因饮食不当或着凉引起的腹部隐痛,经过休息或简单处理,如喝热水、热敷,1 - 2 小时内会缓解。但如果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从原来一周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是疼痛程度明显加重,从轻微钝痛发展到难以忍受的绞痛,就要格外注意。
数据显示,疼痛频率和程度改变的患者中,20% - 30% 存在器质性病变。比如胃溃疡患者,早期可能只是饭后 1 - 2 小时出现上腹部隐痛,若病情进展,不仅疼痛时间延长,还可能在空腹时发作,痛感也更剧烈。这是因为胃黏膜损伤加重,胃酸刺激溃疡面加剧。一旦出现这种变化,应立即记录疼痛发作时间、频率、程度,及时就医进行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变化二:出现伴随症状单纯腹部隐痛和伴随其他症状的情况截然不同。当腹部隐痛同时伴有发热、腹泻、便血、黄疸等症状时,意味着问题可能更严重。
若腹部隐痛伴有发热,体温超过 38℃,很可能是身体出现感染,如胆囊炎、盆腔炎等。胆囊炎发作时,除右上腹隐痛,还会发热、恶心,严重时会出现黄疸。据统计,伴有发热的腹部隐痛患者中,约 40% 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出现便血症状更要警惕,下腹部隐痛伴便血,可能是肠道息肉、肿瘤或炎症性肠病。出现这些伴随症状,不能自行用药,需尽快就医,通过血常规、粪便检查、CT 等手段明确诊断。
变化三:疼痛部位转移腹部隐痛的位置发生变化,也是重要的危险信号。例如一开始是上腹部隐痛,之后转移到右下腹,很可能是阑尾炎。医学上,70% - 80% 的阑尾炎患者会出现疼痛转移现象。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初期刺激内脏神经,引起上腹部或脐周牵涉痛,随着炎症发展,波及腹膜,疼痛就固定在右下腹。
还有胆囊炎,疼痛可能从右上腹放射到右肩部或背部。疼痛部位转移往往提示病情进展,需要医生根据疼痛转移路径、特点,结合其他检查判断病因。所以一旦发现疼痛部位改变,不要犹豫,马上到医院就诊。
腹部隐痛不能轻视,尤其是出现疼痛频率和程度改变、伴随其他症状、疼痛部位转移这 3 种变化时,必须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记录身体不适的习惯,包括疼痛时间、症状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定期体检也很重要,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腹部超声、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少健康烦恼,保持身体安稳。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肚子绞痛,但是不拉肚子,就是疼(腹部隐痛别硬扛三甲医师警惕这 3 种变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