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0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不久,58岁的张先生因为反复胸闷、喘不上气,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已经进入心力衰竭晚期,心脏收缩功能仅剩正常人的一半。更令人遗憾的是,张先生早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却一直没当回事。
医生感叹,如果能早点管住血压、按时吃药,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心衰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拖”出来的。
心衰,是心脏“累瘫”了的表现!很多人一听“心力衰竭”,会误以为是“心脏停止工作”。其实不然,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因各种原因导致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正常运转所需的血液供应。
简单说,就是心脏太累,供不上血了。
一旦进入心衰状态,患者会出现反复气喘、乏力、水肿、夜间憋醒等症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随着心功能持续恶化,最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指出,我国心衰患者超过890万人,且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
心衰从不突然发生,它背后往往有“罪魁祸首”。下面这7个常见原因,正在悄悄摧毁你的心脏功能。
1. 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脏杀手”长期血压控制不好,会让心脏持续“加班”,久而久之心肌肥厚、僵硬,就像一块弹性差的海绵,泵血能力越来越差。
数据显示,超过50%的心衰病例与高血压有关。
2. 冠心病——心脏供血出了问题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使心脏部分区域“罢工”,整体泵血效率下降。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心衰风险更是直线飙升。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肌代谢,久而久之引发糖尿病性心肌病,即使没有明显冠心病,也可能发展成心衰。
4. 心肌病——心脏本身出了毛病无论是扩张型、肥厚型还是限制型心肌病,都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走向心力衰竭。
5. 心律失常——节奏乱了,效率就低了像房颤这类心律不齐,会让心脏跳得没规律,泵血效率变差,长期下去容易诱发心衰。
6. 长期贫血——身体“没油”跑不动严重贫血会让心脏拼命工作以维持供氧,时间一长,心肌“过劳”,也可能发展为心衰。
7. 药物和毒物——悄悄“毒害”心脏部分抗癌药、抗病毒药、酒精、毒品等都可能直接损伤心肌,诱发药物性心肌病,进而引起心衰。
心衰有轻有重,医学上常用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来评估心功能。
你自己也可以简单对照一下:
一级心衰:日常活动不受限,走路、爬楼梯都没问题。
二级心衰:日常活动稍感吃力,快走、爬楼容易心慌气促。
三级心衰:轻微活动就喘,连做饭、洗澡都觉得累。
四级心衰:静坐或休息时也气喘,难以平卧,夜间常憋醒。
如果你已经达到二级或以上,建议尽快就医检查心脏功能,别再拖了。
心衰一旦确诊,还能治好吗?虽然心衰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延缓进展,甚至让患者生活接近正常。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药物治疗: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RNI药物等,能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泵血功能
器械辅助:如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CD(植入式除颤器)等,适用于部分中重度患者。
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盐摄入、限制水分、戒烟限酒、规律运动。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纠正贫血等。
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别等心脏“垮了”再后悔。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衰的“报警信号”别等到心脏撑不住了才去医院。下面这些表现,可能是心衰的早期信号:
走两步就累,爬楼就喘
晚上平躺喘不过气,只能坐着睡
脚踝、小腿浮肿,按下去陷一个坑
夜里频繁起夜,小便多
体重突然增加,几天胖了两三公斤
持续低烧、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你已有上述多个症状,建议尽快就诊,排查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
写在最后:别再忽视“心”的呼救信号心衰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下坡路”,一旦滑下去,就很难回头。
它不会让你一下子倒下,而是会在你一次次胸闷、一次次水肿中,悄悄耗尽心脏的“电量”。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提前踩刹车。
从今天起,管住血压、控制血糖、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按时复查,每一个小习惯,都是保护心脏的大动作。
别再等心脏喊“救命”时,才开始后悔。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 《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心衰竭严重吗(心脏衰竭有多可怕7个原因导致心衰心功能分4级评估一下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