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56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肚子有点胀,吃点药就好了吧?”
这是55岁的陈大叔一个月前说的话。那时他刚吃完晚饭,觉得腹部有些胀痛,以为是消化不良。可过了几天,胀痛不但没缓解,反而越来越频繁。
直到他出现食欲减退、体重骤降,才到医院检查。一查,竟然是肝癌晚期。
“怎么可能?我一直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癌?”
医生摇了摇头:“你忽略了肝癌最早的信号——腹胀。”
肝癌,不是突然降临的很多人以为,癌症都是“突发”的,其实大多数癌症都有“先兆”。尤其是肝癌,最早期并不会剧烈疼痛,而是通过一些不太起眼的症状发出警告。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右上腹隐隐胀痛,有些人形容为“顶得慌”“像胃不舒服”。
但这一信号,常常被误认为是胃病、肠炎或者胀气,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紧贴膈肌。肝癌在早期发展时,肝细胞异常增生会导致肝脏肿大,进而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胀痛感。
尤其是当肿瘤靠近肝包膜时,牵拉或压迫神经末梢,就会让人感到不适。
但这种不适,不会剧烈刺痛,反而持续、钝钝的,很容易被忽视。
除了腹胀,这些信号也要警惕除了腹部胀痛外,肝癌还有一些“埋伏式”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食欲下降:吃几口就饱,甚至闻到油腻就反胃。
体重下降:短时间内瘦了5公斤以上。
疲倦乏力:总是提不起神,连走路都觉得累。
黄疸:眼白、皮肤发黄,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右肩或背部痛:肝脏肿大压迫膈肌,疼痛可“放射”至肩背。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如果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肝癌不是“无缘无故”得的,它有明确的高风险人群:
乙肝病毒携带者: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统计,约80%的肝癌患者曾感染乙肝病毒。
长期酗酒者: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酒精性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可能发展为肝癌。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经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如食用霉变食物、储粮不当等。
这些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检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彩超。
很多人一听“癌”,就以为是“死刑”,其实并非如此。
尤其是肝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以上。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
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单个病灶的患者。
射频消融:采用高温烧灼肿瘤组织,创伤小、恢复快。
靶向治疗+免疫疗法:适用于晚期,但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肝移植: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是彻底治愈的方式。
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必须建立在尽早诊断的基础上。
肝癌虽然可怕,但也不是无法预防。只要做好以下三件事,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第一,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是导致肝癌的主因之一。国家早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成年人如果未接种,也应尽快补种。
第二,远离黄曲霉毒素
别吃发霉的花生、坚果、大米。食物储藏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摄入后几毫克就可能致癌。
第三,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
每6个月一次肝功能+AFP+B超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早筛方式。
很多人以为,癌症只有到了后期才会有症状。但实际上,早期的身体信号就已经在提醒你了。
只是,我们太忙、太累,或者太“粗心”,才让这些信号被忽略。
腹胀、乏力、食欲差,不一定是小毛病,也可能是肝癌的“初信号”。
别用“没事”“撑一撑”来赌健康。
身体发出的每一次信号,都值得你认真对待。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肝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
国家癌症中心. 《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肝癌的早期症状和前兆有哪些呢?(肝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