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孩子半夜发烧到38.5℃,婆婆赶紧给孩子裹上厚被子,说“捂出一身汗就好了”,结果半小时后孩子体温飙到39.2℃,还浑身发抖——这可把我吓坏了,赶紧送医。儿科医生说,“发烧捂汗”是最危险的误区,尤其对小孩来说,可能越捂越严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捂汗退烧”的说法,到底为啥不能捂?发烧了该怎么做才对?今天就把医生的建议整理给大家。
发烧捂汗,反而会“害了”身体
医生解释,发烧时身体需要散热来降温,捂厚被子会让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持续升高,严重时可能引发“高热惊厥”,尤其是5岁以下孩子,神经系统没发育好,风险更高。而且捂汗时身体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大人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小孩还可能因为脱水影响器官功能,根本不是“出汗就好”,反而会加重病情。
不同体温,处理方式不一样
别再不管体温高低都捂汗,按温度分情况处理才科学:第一,体温低于38.5℃时,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脖子、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每次擦10-15分钟,帮助散热;别用酒精擦身,酒精会刺激皮肤,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身体不好。第二,体温超过38.5℃时,要及时吃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按年龄和体重选对剂量,吃完退烧药别捂,正常穿薄衣服就行,让身体自然散热。
发烧时,这3件事比捂汗更重要
想让身体快点恢复,做好这3点更关键:一是多补水,发烧时身体容易缺水,要多喝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水,每次喝100-200毫升,少量多次喝,避免脱水;二是清淡饮食,吃小米粥、蔬菜汤、蒸蛋羹等易消化的食物,别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减轻肠胃负担;三是保证休息,发烧时身体虚弱,要多卧床休息,别熬夜或剧烈运动,让身体有精力对抗病毒。
出现这3种情况,赶紧去医院
不是所有发烧都能在家处理,出现这3种情况要立即就医:一是发烧超过3天没退,或体温反复超过39℃;二是孩子发烧时出现抽搐、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或大人出现胸痛、呕吐、腹泻严重;三是老人、孕妇或有基础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的人发烧,哪怕体温不高,也建议及时看医生,避免引发并发症。
别再迷信“发烧捂汗”了!科学降温、补水休息,才是帮身体恢复的正确方式。下次家人发烧,记住别捂被子,按体温选对处理方法,必要时及时就医,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退烧~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发热要用被子捂出汗吗(发烧捂汗能退烧医生急喊停正确做法在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