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辨病分期,提出新分期法奚老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原则作指导,考察患者外在证候,察知其内在血管炎变动态,并把症状和血管炎变相结合以判断邪正消长,从而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热毒轻重及邪正盛衰,把脱疽分为急性期、迁延活动期、好转恢复期和稳定静止期,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思维相似。
(2)审证求因,急性期“热深厥深” 奚老创造性地运用《伤寒论》理论于外科临床,在对脱疽临床证候进行全面深刻认识基础上,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热深厥深”的真热假寒证。即患者可出现患肢苍白、厥冷、剧痛、发黑坏疽等一派“假寒”症状,尤以急性期明显。仔细审察,患者肢体剧痛喜冷,不能盖衣被或穿鞋,肢体厥冷而某一局部灼热,肢体苍白与浅表红肿、灼痛、硬索状物并存,且寸口脉数,舌质红,审证求因,为热毒或风寒郁久化热之邪,壅滞于脉络,血脉瘀阻不通,骨肉失养,久而腐败脱落,发为“脱疽”。
(3)分期论治,邪正消长是关键①急性期:此期邪毒炽盛,正气未衰,邪正剧争。表现为缺血症候群进行性发展或加剧。患者跛距缩短,甚至静息痛、溃疡坏疽出现或扩展。检查提示血管炎变处于活动期。②迁延活动期:为邪毒尚盛、正气稍损的邪正相争阶段。通常在急性期后,缺血症候群进展缓慢或无进展,跛距稳定,疼痛不加剧,溃疡坏疽扩展极少或不扩展。检查提示血管炎变在迁延。③好转恢复期:此期邪毒渐去,正气已衰,缺血症候群明显好转。跛距增加,疼痛减轻,溃疡渐趋愈合或坏疽分界脱落。检查提示血管炎变处于好转恢复阶段。④稳定静止期:为正气较盛、邪毒未尽、余瘀内伏的阶段。缺血症候群不明显或无,间跛消失,原有溃疡坏疽愈合,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见动脉搏动消失或较弱,实验室诸指标可均正常。提示血管炎变消失或处于静止状态。
(4)慎用活血化瘀药 ,应慎用活血化瘀药,一般不宜大剂量、多味活血化瘀药长期应用。特别对于急性期,血管炎变明显,大剂量丹参、红花、川芎、三棱、莪术等长期使用,不但于病无益,反增急变,使病情恶化。而且,即便活血化瘀药也须注意其药性之寒热温凉,如当归、川芎、鸡血藤、红花、三七、五灵脂、三棱、莪术等性温,而毛冬青、丹参、赤芍、益母草、紫草、丹皮、桃仁、水蛭等性凉,不可滥用。
(5)重视外治,清创宜缓不宜急 内外结合,重视外治,促使创面尽快愈合。但在血管炎变活动期或迁延期,如果行彻底清创,会刺激周围血管,使局部血管痉挛,加重缺血,伤口扩展。因此,急性期或迁延活动期禁忌“鲸吞法”等清创术,只宜采用“蚕食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渐次清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是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治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