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对炎症都不陌生。炎症其实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机体会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来修复自身组织并帮助“对抗”病原体。
摔了一跤,皮肤上因为擦伤而出现了红肿、疼痛;又或者感冒以后出现了扁桃体的肿大等等,这些都是身体“发炎”的表现。所以,有不少朋友都觉得炎症只是小问题,吃些“消炎药”甚至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炎症都只是“小问题”,有一些在人群当中检出率并不低的炎症其实“隐藏着”很高的癌症风险。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四类比较常见的高致癌性炎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慢性“萎缩性”胃炎随着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以及健康体检当中的不断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了“胃镜”这种检查。
不过,在临床上,几乎很难看到胃镜检查的报告单上面显示“完全正常”。绝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可以在内镜下观察到一些胃黏膜存在慢性炎症的“表现”。所以,大部分人的胃镜检查报告单上都会提示存在“慢性胃炎”。
那是不是只要有“慢性胃炎”,就意味着胃癌的发病风险升高了呢?当然不是!
事实上,最为常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或不伴有糜烂)也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n一般都并不意味着胃癌风险升高。只有当胃黏膜的炎症已经达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程度时,才提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2020版《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当中就明确指出:胃黏膜萎缩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与胃癌发生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所以,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胃炎”并不可怕,而一旦提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那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这里有几点建议给到大家:
第一个是在成年以后定期体检时要通过“吹气试验”筛查幽门螺杆菌。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朋友们,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这是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而对于已经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则能够降低癌变几率甚至部分逆转胃黏膜的萎缩。
第二个是在40岁以后,如果您还一次胃镜都没有做过的话,建议以体检的形式做一次胃镜检查。
毕竟,要想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是当前最可靠的手段。
第三个,对于已经发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建议到消化内科找专科医生接受治疗并且应该定期针对胃癌进行早癌筛查(复查胃镜)。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类肝炎病毒所引发的,以肝脏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在病原学上,病毒性肝炎主要被分为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这五大类。
其中,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是目前临床上很常见的两类病毒性肝炎。据统计,我国有7000万左右的慢性乙肝患者和1000万左右的慢性丙肝患者。
2021版《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当中明确指出:乙肝和丙肝是引发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那么,面对乙肝和丙肝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降低患癌风险呢?
第一是尽早完善针对乙肝病毒的疫苗接种,这是预防乙肝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也证明,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新发乙肝感染患者的数量已经明显下降了。
不过,由于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且变异性极高,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可用于人群广泛接种的高效疫苗。
第二是建议在健康体检当中定期开展针对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血清学筛查。尽管,理论上而言,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可以持续超过30年,不过,临床上也经常可以见到乙肝疫苗保护力减弱的情况。
血清学检查并不只是看有没有被感染,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估体内的疫苗保护效力(保护性抗体是否存在),对于疫苗保护效力不足的人群是可以进行补充接种的。
当然,针对肝炎病毒的筛查并不需要每年体检都做。比方说,一般是对存在输血、透析、外科手术等医源性暴露、有不洁性生活史或者静脉药瘾史的人群,建议开展丙肝筛查。
第三是对于已经患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的患者而言,关键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遏制病毒的“增殖”与“活跃”;二是定期进行肝癌的早筛。
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如今都有比较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慢性乙肝而言,尽管难以清除病毒,但却完全有希望延缓并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而对于慢性丙肝而言,抗病毒治疗甚至有望实现治愈。
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肝癌早筛也很重要,定期通过肝脏彩超联合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是最基本的筛查手段。
HPV 宫颈炎宫颈炎在女性当中应该说非常常见,据统计,在我国育龄期女性当中,有接近40%都患有或曾经患有宫颈炎。
不过,并非所有的宫颈炎都会引起宫颈癌,但有一类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就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宫颈炎。
事实上,宫颈癌无论是从预防还是治疗的角度,现代医学都能通过足够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控制。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才有信心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
那么,作为一位普通的女性,关于宫颈癌的预防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首先是要及时接种HPV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9~14岁尚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儿是接种HPV疫苗的首要目标群体。当然,对于错过了最佳接种年龄段的女性而言,目前,只要尚处于45周岁以内,就都有可供接种的疫苗。
其次是根据《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当中的建议,女性不论是否接种了HPV疫苗,都应该从25周岁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主要的筛查手段是细胞学检查以及HPV检测。
所谓“炎症性肠病”是一组以损伤肠道为主的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两种疾病所组成,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则叫做“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广东等省份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0年的时候,曾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就是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加重而不得不提前结束他的首相任期。
在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当中就指出: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不论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在临床症状上,它们都常常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以及腹痛。因此,对于经常出现这类症状的人群而言,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来进行诊断。要知道,除了可以诊断炎症性肠病以外,肠镜检查也是筛查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浅表性胃炎会恶变吗?(四种高致癌性炎症并不少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