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近日,40岁的林先生突然感觉腹部右下方隐隐作痛,“糟了!难道又发炎了?!”
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证实了林先生的判断,果然是阑尾炎。 这已是林先生的阑尾第二次发炎。上一次是在一年前,他通过保守治疗把阑尾保住了。
阑尾的根部连于盲肠后内侧壁,跟小拇指差不多长,平时大家都很难觉察到它的作用,往往发炎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我还是不想做手术切掉。”林先生说,通过这两次阑尾炎,自己也了解到不少关于阑尾的知识,阑尾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主要生成部位之一,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关键作用。
不开刀的微创疗法保住阑尾
有没有不切除阑尾而把阑尾炎治疗的方法呢?林先生找到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希望通过一种不开刀的微创疗法治疗阑尾炎。
接诊医生表示,林先生说的这种方法叫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是近10年来发展而来的内镜治疗新技术。这种技术能在保留阑尾的情况下治疗阑尾炎,不仅不开刀、而且不需要切除阑尾,也不会留下瘢痕。
经过检查后,医生为林先生进行了这种手术,先通过肠镜找到阑尾开口,使用专业器械进入阑尾腔,对阑尾腔进行冲洗、取粪石、置管引流、消除梗阻、消退炎症,从而保留完整阑尾。
术后第二天,林先生就能进食了,第三天便出院回家。
尽管经过多年发展,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日益成熟,但是不是所有的阑尾炎都适合做这种手术。“单纯性阑尾炎、粪石梗阻所致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阑尾炎脓肿局部形成包裹、阑尾腔局部狭窄患者(尤其适用于儿童),无手术禁忌症的孕妇适合这种手术。”医生表示,但是复杂性阑尾炎、阑尾肿瘤所致阑尾炎、未明确诊断为阑尾炎、造影剂过敏、伴有复杂腹腔感染、自身身体存在手术禁忌症等患者不适合。
阑尾炎不能简单“一刀切”
有的人说阑尾是盲肠退化而成,但随着医学发展及对阑尾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阑尾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主要生成部位之一。
据介绍,阑尾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作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重要组分,对保证人体的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阑尾中存在大量对人体肠道有益的细菌,在肠道菌群紊乱时,能发挥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另外,有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粘连性肠梗阻、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且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中,阑尾切除者发展至重度感染的风险是阑尾保留者的2倍。“因此,我们应对手术切除阑尾治疗阑尾炎需保持更加慎重的态度,而不能简单‘一刀切’。”医生表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有几种(阑尾我才不是可有可无的市二医院内镜下解锁阑尾炎治疗新方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