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精密调节网络”,各类激素如同“信使”,调节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生长发育到新陈代谢,从情绪调节到生殖功能,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而睡眠,就是这个系统的“隐形守护者”,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一系列有助于内分泌稳定的调节。
今天,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与大家聊一聊内分泌疾病与睡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睡眠问题的重视。
一、睡眠不好是内分泌疾病的“导火索”
1.糖尿病风险攀升: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这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另一方面,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研究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充足者高出近两倍。
2.甲状腺功能失调: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会打乱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节律,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减退(甲减)。甲亢患者常出现失眠、多汗、心慌等症状,而甲减患者则可能有嗜睡、疲劳、体重增加等表现。
3.激素失衡与肥胖:睡眠不足会严重扰乱激素分泌平衡,尤其是与食欲调节相关的激素。胃饥饿素分泌增加,让我们更容易感到饥饿;瘦素分泌减少,使大脑接收饱腹感信号延迟,导致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热量。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减缓脂肪代谢速度,脂肪更容易在体内堆积,特别是腹部脂肪,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又是众多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紊乱。
二、改善睡眠是内分泌健康的“修复密码”
1.规律作息:建立并坚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例如,晚上10点半至11点上床,早上6点半至7点起床。即使是周末,时间差异也不要超过 1 小时,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2.营造舒适环境:打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卧室环境至关重要。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可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空调等辅助设备。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为身体提供良好支撑,提升睡眠舒适度。
3.睡前禁忌:睡前1-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同时,不要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避免吸烟和剧烈运动。可以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泡热水澡、阅读轻松的书籍、听舒缓音乐等,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4.缓解压力:精神压力是影响睡眠的常见因素。学会运用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法缓解压力。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放松练习,能有效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如果压力过大且持续无法缓解,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睡眠与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良好的睡眠是预防和控制内分泌疾病的重要环节。大家要重视睡眠问题,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不要让睡眠问题引发更多健康危机。关注睡眠,就是关注我们的内分泌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
(岳成思 内分泌代谢与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
杨井金 内分泌代谢与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内分泌失调是由什么引起的(健康科普警惕睡眠不佳可能是内分泌疾病的导火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