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波 耿德勤
来源:“神精庄园”
-目录-
后循环缺血是个什么病?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近期,我们医院病区接收了多例患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其中年轻且病情严重的病例不在少数,让人深感唏嘘与遗憾。
因此,本周我将为大家撰写一篇关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科普文章,希望通过转发让更多读者了解该疾病的病情、病因和症状。
这样一来,我们既能够预防潜在的风险,又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并前往医院确诊和救治,从而将疾病对身体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是非常必要的。
01
后循环缺血是个什么病?
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发生于后循环部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疾病。它主要由于后循环血管的狭窄、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供血脑组织发生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作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后循环缺血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尽管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年轻人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可能有些人对“后循环”这个词感到陌生。我们人体的大脑血液供应有两套动脉系统:颈内动脉负责从心脏沿颈前部供血,而椎动脉则从心脏沿颈后部供血。
因此,椎动脉供血的部分被称为“后循环”。后循环又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为大脑半球的后2/5、丘脑、脑干和小脑提供血液。
(图片来源:网络)
两侧椎动脉在颅内合并形成基底动脉(位于头部后部)。颈内动脉(即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即后循环)都有多个分支,其中一些形成了Willis环,连接着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Willis环的血管分支就像我们常见的交通网络通路,它们将血液引导到大脑的各个部分,保证大脑健康运转、思考以及对人体所有器官的控制。因此,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后循环系统中的某个部分因各种原因出现局部缺血,就会导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在后循环缺血时,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以及上段脊髓可能受到影响。
那么,后循环缺血会导致哪些临床症状呢?
02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由于椎管狭窄、原位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闭塞引起的后循环动脉局部缺血的综合症。
后循环动脉系统包括颈部椎动脉、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等及其分支。由于闭塞部位不同,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各异。由于后循环供血范围广泛,因此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下是常见的症状:
1. 头晕、眩晕:患者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物旋转,即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表现,通常是首发症状,也常常是最严重的症状。
2. 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手、脚或面部出现麻木感,失去对疼痛或温冷刺激的感知能力。
3. 肢体无力:通常是单侧上肢或下肢出现无力感。
4. 视物成双(复视):看到的物体出现重影现象。
5. 头痛:可能出现胀痛或钝痛的头痛。
6. 呕吐:通常感觉上腹部不适,呕吐胃内的食物。
7. 短暂意识丧失:无法通过言语或疼痛刺激唤醒。
8. 视觉障碍、视野缺损:无法看清物体或视野某一部分消失。
9. 步态不稳或跌倒。
10.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和心跳节律异常。
11. 记忆力下降:包括思考和判断困难,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情。
12. 情绪问题:可能无法控制情绪或出现抑郁症状。
13. 偏瘫:一侧肢体可能出现偏瘫。
需要说明的是,症状和疾病并非完全等同。后循环缺血会出现上述部分症状,但反之,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后循环缺血。因此,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03
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因素有哪些?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包括心源性栓塞和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其他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1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因,约占所有病例的35%。
⚫ 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血栓栓塞,即在狭窄的血管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导致动脉栓塞。另一种机制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减少。
(图片来源:网络)
2
心源性栓塞:
⚫ 心源性栓塞指的是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后进入脑内,造成后循环动脉的堵塞。
⚫ 由于后循环血液供应大约占心脏供血量的20%,所以大约五分之一的心源性栓子可能进入后循环系统。
⚫ 容易出现血栓的心脏疾病包括:人工机械瓣膜、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狭窄、生物瓣膜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
⚫ VBD是一种罕见的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其特点是椎基底动脉明显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
⚫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在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而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后循环缺血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仅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一部分原因,并非全部。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确诊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04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
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或者有吸烟史,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都需要格外关注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也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
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疾病或周围血管病,那就需要及时监测病情,接受药物治疗,以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另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也是提早发现该病情的有效手段。
05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与前循环类似,但由于后循环血管较细且症状复杂,治疗的难度增加。内科药物治疗可包括急性期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脂、降压、保护脑神经和改善脑循环等措施。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治疗两部分:
1
急性期治疗:
⚫ 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或动脉输注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来溶解血栓。
(图片来源:网络)
⚫ 取栓治疗:采用血管内装置来取出血栓。
(图片来源:网络)
⚫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没有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禁忌症,可以尽早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2
预防复发治疗:
⚫ 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以减少疾病复发。这包括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控制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调节血脂水平(如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控制血糖(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轻症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个人和家庭的方方面面;而重症则可能导致偏瘫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应该及早预防,进行定期体检、按时服药、适度锻炼和控制体重。不要等到年轻时就卧病在床或面临生命危险,否则将会悔之晚矣。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后循环缺血会死人吗(深入了解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