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指肌腱周围的腱鞘因反复摩擦、劳损或外伤等引发的炎症,常见于手腕、手指、肘部等活动频繁的部位,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早期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一、腱鞘炎的常见病因与类型
1.劳损性因素
长期重复同一动作(如打字、玩手机、织毛衣),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充血水肿,引发炎症,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办公族、家务劳动者。
2.外伤与感染
肌腱或腱鞘受到直接损伤(如扭伤、拉伤)后未及时恢复,易引发炎症;少数情况下,细菌感染(如穿刺伤后)也会导致化脓性腱鞘炎,伴随红肿、发热。
3.常见类型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表现为手指屈伸时疼痛、卡顿;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手腕外侧疼痛)常见于经常抱孩子的女性,转动手腕时疼痛加重。
二、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
1.休息与制动
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避免引发疼痛的动作,如腱鞘炎在手指时,暂时避免长时间玩手机、用鼠标;手腕患病时,减少提重物。必要时佩戴护具(如腕托、指套)固定关节,让肌腱和腱鞘充分休息,促进炎症消退,一般需制动1-2周。
2.局部热敷与冷敷
急性发作期(48小时内)可冷敷缓解疼痛,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慢性期(超过48小时)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炎症,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温度以舒适为宜,避免烫伤。
3.物理治疗
超声波、冲击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能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每周2-3次,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次数,通常配合休息效果更佳。
三、药物治疗(缓解疼痛与炎症)
1.外用药物
涂抹非甾体类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布洛芬凝胶),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和疼痛,每天涂抹3-4次,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少数人可能出现皮肤过敏,需暂停使用。
2.口服药物
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不宜长期服用(一般不超过1周),有胃溃疡、哮喘的患者需慎用。
3.局部封闭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加局部麻醉药,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一般注射1-2次,间隔1-2周,避免多次注射导致肌腱变脆。
四、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1.手术适应症
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如手指无法伸直、手腕活动剧烈疼痛);出现“弹响”“卡顿”且频繁发作;化脓性腱鞘炎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切开引流。
2.手术方式
狭窄性腱鞘炎多采用小切口松解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压迫,术后当天即可适当活动,防止粘连;化脓性腱鞘炎需切开引流,清除脓液并抗感染治疗。
3.术后护理
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如缓慢屈伸手指、手腕),防止关节僵硬,一般1-2周拆线,1-2个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五、康复锻炼(促进恢复,预防复发)
1.温和的拉伸运动
炎症缓解后,进行患病部位的拉伸练习,如手指腱鞘炎可做手指屈伸练习(缓慢张开、握拳),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手腕腱鞘炎可做手腕绕环动作,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2.力量训练
恢复后期,用握力球、弹力带进行轻度力量训练,增强肌腱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预防复发,训练时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3.姿势调整
纠正不良姿势,如使用电脑时保持手腕中立位,避免悬空;抱孩子时注意手腕受力均匀,减少单一动作的重复次数,工作或活动一段时间后,及时休息并活动关节。
腱鞘炎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发现并及时休息、护理,多数患者可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也能有效解决问题。关键是在治疗的同时,纠正不良习惯,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复发。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让患病部位恢复正常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得了腱鞘炎怎么治疗?(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从保守到手术的全面指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