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3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58岁,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不少。最近她发现自己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口干舌燥,还常常头晕乏力。一开始她以为是年纪大了,没放在心上。直到一次社区义诊检查,才被医生提醒血糖异常,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的话让她后悔不已:“这些早上起床的症状,其实早就是身体在‘报警’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其实早在清晨,身体就已经悄悄“写好了答案”。起床时的几个异常表现,往往是高血糖的早期信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常见的5个特征,以及这些症状背后的医学逻辑。
不少糖友清晨醒来第一感觉就是:嘴巴干、舌头苦,甚至喉咙发黏。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身体为了“稀释”血糖,会从组织中抽出水分,导致细胞脱水。肾脏为了排出多余的葡萄糖,也会带走大量水分,最终导致体液丢失,人就会感到口渴、口干。
早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一睁眼就想喝水,有些人甚至半夜得起床喝水、上厕所。
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报道,超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都有晨间口干的症状,但大多数人未引起重视。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早上醒来后,脑子像没开机一样,头晕发沉,身体也提不起劲。有人会以为是“没睡好”,但这其实可能是血糖紊乱在作怪。
人体的大脑对葡萄糖非常敏感。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细胞获取能量,导致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夜间胰岛素分泌异常,还可能造成清晨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
尤其是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黎明现象”——清晨血糖反弹升高,或“苏木杰效应”——夜间低血糖引起反射性高血糖。
这些波动都可能在起床时表现为不适感,不是睡不好,而是血糖出了问题。
“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厕所,而且尿特别多。”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
这是因为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一般为10mmol/L左右),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肾脏重吸收,就会随尿液一起排出,同时带走大量水分。
这会造成晨间尿量增多、尿频、甚至夜尿。若伴随尿液泡沫增多、异味明显,还要警惕是否已有蛋白尿或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晨尿异常是糖尿病的典型信号之一。特别是原本排尿正常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早上开始频繁上厕所,应尽快检测血糖。
起床后看东西模糊,眼前一阵发黑,很多人以为是“没睡醒”。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
高血糖会导致眼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发视网膜水肿,影响视觉清晰度。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眼压变化、血糖波动会加重这一现象。
此外,血糖异常还会影响晶状体的渗透压,导致其暂时性膨胀或收缩,造成视力波动。
如果你发现自己早上起床后常有看不清、眼干涩、视物变形等现象,千万不要仅仅归咎于用眼过度,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病眼病的先兆。
“每天早上醒来,脚底像踩在针上,手指也麻得不行。”这不是普通的“睡觉压着了”,而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的血管供应,引发神经缺血缺氧,导致感觉异常。清晨刚醒时,血液循环尚未完全恢复,症状会格外明显。
最常见的表现包括:手脚麻木、刺痛、烧灼感、像蚂蚁爬。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行动不便。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快查血糖,并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便早期干预。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时,常见的5个“危险信号”包括:
口干口苦
头晕乏力
尿多尿急
视力模糊
手脚麻木
这些表现虽然日常,但背后都可能隐藏着血糖代谢异常的问题。
长期忽视这些症状,不仅可能延误糖尿病的诊断,还容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悄悄“中招”。想要远离糖尿病,除了警惕身体信号,更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预防胰岛素抵抗;
均衡饮食,少糖少油少精制碳水;
规律作息,改善胰岛素分泌节律;
适度运动,提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定期体检,尤其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身边。
起床时的那一杯水、一次尿意、一次眩晕,也许就是身体给你的“预警信号”。别忽视这些微小的异常,可能正是你与健康之间的一道“分界线”。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国家卫健委:《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卷,第5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糖尿病的前期有什么表现(人有没有糖尿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