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7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先生今年52岁,是一家物流公司的司机,常年跑长途。最近几个月,他总觉得胸口发闷,上楼梯时气喘得厉害。起初以为是太累了,没放在心上。直到某天,他在高速服务区突然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医。医生检查后建议他立即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三条血管中有两条严重狭窄,必须尽快手术。
医生事后提醒,如果他能早点做心脏造影,完全可以提前发现问题,避免这次突发危险。
很多人听到“心脏造影”,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只有快“心梗”了才需要做?其实不然。心脏造影不是最后手段,而是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手段。
一、心脏造影到底是啥?听起来很吓人,真的安全吗?心脏造影,全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堵塞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医生会通过手腕或腿部的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把造影剂注入心脏血管,然后通过X光观察血管的通畅情况。
听起来复杂,其实操作过程并没有那么可怕。整个检查通常在30分钟内完成,局部麻醉,痛感轻微,多数患者检查后当天就能下地活动,次日出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出:这项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安全性极高。但也正因为它是有侵入性的检查,并不适合“人人都做”,而是要“有必要才做”。
二、医生提醒:这5类人群,心脏造影不能拖!第一类:反复胸闷、胸痛的人
很多人觉得“胸口不舒服”是小事,其实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信号。特别是走路、爬楼梯、吃饱后就胸闷,一休息就缓解的,要高度怀疑心脏供血不足。如果做心电图、心脏彩超都查不出问题,下一步就该考虑心脏造影了。
第二类:明确患有冠心病但症状加重的人
有些人确诊冠心病后靠吃药控制,但一旦出现症状加重,如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夜间胸痛、药物效果减弱,就应警惕病情进展。此时做心脏造影能判断血管堵得有多严重,是否需要放支架或搭桥手术。
第三类:心梗恢复期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后,很多患者在恢复期会安排心脏造影。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评估血管恢复情况,防止再次发作。心梗后3个月内做造影,可有效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第四类:高危人群体检发现异常
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且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下降,建议进一步评估心血管状态。特别是合并家族心脏病史的人群,早做造影可以防患于未然。
第五类:非典型症状但排查无果者
有些人不是“胸痛”,而是“肩膀痛”“手臂麻”“胃反酸”,但各种检查都正常。这种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心脏造影,以排除隐匿性心肌缺血。别忽视这些“伪装”的心脏病信号。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数据,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者超过400万人,其中“心梗突发”是主因之一。很多患者平时没重视,等到发作时才送医,有的甚至在送医路上就已错过抢救时机。
心脏造影的价值,就在于提前发现这些“潜伏炸弹”。堵了多少?堵在哪?堵得严不严重?这些都能一目了然。
四、做造影会不会有辐射?造影剂对肾有影响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冠脉造影虽然涉及X线,但辐射剂量非常小,相当于一次CT检查,对身体影响极小。
至于造影剂,确实对肾功能不好的人有一定风险,但医院一般会在术前做肾功能评估,必要时补液、用药保护肾脏。
只要在正规三甲医院操作,流程规范,医生经验丰富,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五、做完造影就一定要放支架吗?很多人担心,一查出问题就得动刀、放支架。其实并不是。
冠脉造影的目的是“找问题”,而不是“一查就治”。如果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可以继续药物治疗;如果狭窄超过70%,才考虑放支架。
而有些人则可能不适合放支架,而是需要冠脉搭桥手术,或者继续用药保守治疗。这些都要根据造影结果、症状严重程度及整体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
造影只是决策的第一步,不是治疗的终点。
写在最后心脏造影不是“特权检查”,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一项关键时刻救命的医学工具。尤其是上文提到的5类人群,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拖延,而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心脏问题不能等,越等越危险。
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症状,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别等到心脏“报警”,才想起还有这一步可以做。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 《冠心病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3] 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访谈,央视《健康之路》栏目,2024年12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心血管造影是检查什么的,(哪些人需要做心脏造影医生提醒有这5种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