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高血压”天天挂在嘴边,“低血压”却常常被忽视。有人一查血压,低压才60出头,心里却毫无波澜,甚至觉得这是“清瘦”“长寿”的象征。
《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提到,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低血压的知晓率远低于高血压,甚至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低血压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低血压不是血压越低越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指出,当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舒张压低于60 mmHg时,可被定义为低血压。
这里的“低压”,指的是舒张压,也就是心脏放松时的压力。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从小血压就低,没啥事啊。
低血压不是光看你“有没有症状”,而是看它对身体有没有潜在影响。有些人看起来没什么,但身体已经在悄悄发出“信号”。
低血压的危害远比你想得多低血压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大脑对氧气的需求非常“娇气”,供血一旦跟不上,最先“闹情绪”的就是注意力和记忆力。
很多人以为是“没睡好”“压力大”,其实根本原因是血压太低,大脑在“缺粮”。科普提醒,长期低血压状态下,大脑慢性缺血,容易诱发头晕、脑雾、甚至跌倒风险。
低血压对心脏是一种挑战。别以为只有高血压才会“伤心”。低血压意味着心脏每次收缩后的回流不足,长期下来,心肌供血不能满足需求。
老年人或本身有冠心病基础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绞痛、心悸等不适。《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提到,收缩压低于90 mmHg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
低血压可能影响肾功能。肾脏是个“血压敏感器官”。血压不够,肾小球灌注就会下降,长期低灌注状态下,肾功能可能悄悄变差。
而这类损伤往往起初没有明显症状,等到体检时发现肌酐升高,已经不轻了。肾内科临床中,不少年轻女性患者因为“长期低压+节食+水喝太少”,导致肾功能指标异常。
低血压容易引发晕厥和跌倒。这个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中特别突出。舒张压过低,尤其在体位变化(如突然站起)时,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一晃神、眼前发黑、摔倒在地—后果可能是骨折、颅脑损伤,甚至生命危险。《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建议》指出,低血压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某些低血压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问题。不是所有低血压都“天生体质”。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心律失常等疾病,都可能以“血压低”为早期表现。
低血压同时伴随乏力、体重下降、手脚冰凉、食欲减退这些表现,就不能再当“小毛病”处理了。
低压到底降到多少才算危险?临床上并没有一个“绝对危险线”。
但舒张压低于60 mmHg,就需要引起注意;低于50 mmHg,尤其若伴随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对于老年人、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哪怕只是轻度低压,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是不是低血压了,就一定要吃药?多数原发性低血压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关键在于找原因、调生活、看个体症状。
血压偏低但人精气神足,工作生活都正常,那就是你的“个体特征”。但低压+症状齐飞,那就要动起来了。
调理不是靠补药水,是血容量的基础。每天喝够1500ml以上的水,是低血压人群的“基本操作”,炎热、运动、出汗多的日子。
盐,不是让你吃咸菜,而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增加钠摄入,比如喝点淡盐水、吃点咸汤,有助于提升血容量。
动,不是剧烈运动,而是适度锻炼、增强血管张力,比如快走、游泳、八段锦这类温和行为。
睡前突感心慌、晨起站不稳?别当成“睡迷糊”了。低血压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很多人每天靠咖啡续命,实际上是在用“兴奋剂”压过身体的报警。
结语健康不是靠感觉,是靠数据说话。低血压不等于长寿,也不是“气质”表现,它有时是疾病的伪装者。
血压常年低于90/60 mmHg,哪怕没症状,也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把甲功、心电图、肾功能、血常规这几个项目排查清楚。
血压不是越低越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才是身体最舒服的状态。总是头晕、乏力、心悸,可能你的身体,正在用低血压的方式提醒你:“该重启了”。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23年版)》[EB/OL]. 国家卫健委官网.[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 北京: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23.[3]王彦. 低血压的识别与处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4, 63(2): 134-138.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血压低会引起哪些疾病(低血压的5大危害很多人不知道低压达到多少就危险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