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
在养娃的道路上时常操心、经常焦虑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
也可能“历经磨难”
有一个东西可能会经常出现——激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激素=有效=副作用
鼻炎:得用激素喷一下
湿疹:得用激素抹一下
甚至很多家长与医生交流:
能不能不用激素?
会长胖、长不高,全是副作用
今天带大家正确认识一下激素
01什么是激素?
激素是我们身体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种物质,我们体内有上百种激素,比如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内分泌系统,调节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而我们经常提到的,让患者家长谈激素色变的则是糖皮质激素,它也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很强大,所以人工合成激素被广泛运用于儿科临床。
02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副作用:

那么到底该不该用?听医生的!
医生的临床决策永远在权衡利弊,比如:
急性喉梗阻时,重度哮喘持续状态时,过敏性休克时,炎症风暴来袭时,这些危急时刻,激素的短期使用是"救命药",而规范使用下,其副作用远低于疾病本身带来的伤害。
03破除五大常见误区
误区① "激素=毒药"的认知偏差
真相: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天然存在的"应急指挥官",由肾上腺分泌。医学使用的合成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只是加强版的生理功能调节剂。
误区 ② 混淆长期滥用与短期治疗
真相:短期使用(≤2周):治疗急性过敏/炎症,副作用发生率<5%
长期滥用(≥3月):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误区③ 妖魔化所有剂型
真相:吸入型(哮喘用药):90%药物作用于气道,全身吸收量≈正常日分泌量
外用药膏:透皮吸收率仅0.1%~1%,
口服/注射:需严格把控剂量疗程
误区④ 忽视疾病本身危害
真相:如儿童哮喘不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肺功能下降,严重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⑤ 没症状了就可停用激素
真相:激素在慢性病中作用不仅是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抑制炎症反应或调节免疫,擅自停药可导致病情反弹或肾上腺危象
04安全用药的黄金法则
① 剂量分级:能用局部不用全身
优先选择雾化、外用、吸入等给药方式。
② 疗程把控:该停就停,该用不拖
比如:哮喘维持期:每日规律吸入,根据控制情况阶梯减量。
③ 副作用监测:定期评估,及时干预
长期全身用药需监测骨密度、眼压、血糖等。
④ 感染用药的特殊原则
严格把握指征:普通感冒/轻症肺炎无需激素
足量抗生素先行:激素必须在有效抗感染基础上使用,避免掩盖感染征象
⑤ 长期用药的护航策略
钙剂+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清晨顿服:模拟人体激素自然分泌节律,减少对肾上腺轴的抑制
给家长的实用建议
① 理解不同疾病的用药逻辑:
感染用激素:短期救命,快速减停
免疫病用激素:长期控制,精细调整
② 学会记录用药反应:对长期服药患儿,记录身高体重、感染频率、精神状态,复诊时提供完整数据
激素是把双刃剑,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它就能成为守护健康的利器。与其因噎废食拒绝治疗,不如与医师建立信任联盟,用科学认知为孩子筑起真正的保护屏障。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激素毒药儿医告诉您这样用比想象中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