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6 日生日那天,李连杰照镜子时突然顿住 —— 右耳后面冒出个硬疙瘩,轻轻一按还带着疼。第一时间去看医生,初步诊断是牙龈发炎引发的淋巴问题,开了一周的消炎药让他先吃。可谁能想到,药吃完了,那硬块却半点没消?
之后去做 B 超,报告上写着 “基本良性,但局部影像看不清楚”,医生催着尽快做 CT 进一步查。可他手里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这事儿一推就过了一个多月。等终于挤时间做完 CT,结果还是老样子:模糊的地方依旧没弄明白。医生又建议做穿刺取样,他还是没立刻答应,转头又扎进了工作里。直到 8 月忙完手头的事,医生语气严肃地说 “得手术切除后化验”,他这才点头同意。要知道,医院手术难度分 28 级,这场手术排到了第 20 级,可不是小手术。万幸的是,最终结果是良性,那些模糊的影子,不过是黏在一起的炎症物质在 “作祟”。前阵子有人拍到他在日本旅游,笑着和路人打招呼,气色看着比术前还好不少。
现在回头想这事儿,真挺让人后怕 —— 从 4 月底发现异常到 8 月手术,近四个月里,医生的好几次建议都被他往后推了。可这种 “先忙工作,健康等会儿再说” 的想法,不正是咱们很多人的日常吗?上海疾控中心有组数据特别扎心:像李连杰这样中途停下检查的患者,误诊的风险比全程配合检查的人高 2.8 倍!之前大 S 因甲流离世的消息,不也说明就算有好的医疗资源,要是忽视了身体的警报,照样要付出代价?还有专家算过,连续 18 小时连轴转后,身体的抗病毒能力会掉 60%,比熬三个通宵还伤 —— 你说,定期体检这事儿,真能随便糊弄吗?
但咱们普通人,哪有李连杰这样的医疗条件?其实健康从来不是靠 “特殊资源” 堆出来的,真正管用的,是像李连杰最后那样,把身体的 “小不对劲” 当回事。
工作再急,能急过自己的命吗?每个人的生活里,都该给健康留个 “不能插队” 的位置 —— 毕竟没了好身体,再大的事业,不也成了空架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耳朵后面长了一个硬疙瘩(耳后硬块拖三月李连杰手术背后多少人把健康熬成了 后半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