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2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嗓子又哑了,说句话都费劲。”
“我这咽喉炎反反复复好多年了,喝点水都觉得疼。”
在耳鼻喉科门诊,经常能听到患者这么抱怨。有人觉得咽喉炎就是小毛病,抗一抗就过去了,有人则担心:“这病拖久了会不会癌变啊?”
其实,咽喉炎虽然并不属于重大疾病,但若久治不愈、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医生提醒,反复咽喉炎不是小事,日常管理才是关键。
很多人把咽喉炎当成“普通上火”,随便吃点药或者喝点凉茶就完事了,但其实这是一种明确的咽部粘膜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发作时喉咙红肿、灼热、疼痛明显。慢性咽喉炎则是长时间的刺激和炎症积累,症状不剧烈,但常年反复,咽干、异物感、声音嘶哑是主要表现。
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统计,超过60%的慢性咽喉炎患者都有职业用声过度、空气污染或胃食管反流等背景因素。如果不加管理,炎症持续存在,局部黏膜可能会出现增生性改变,这才是引发癌变的真正隐患。
“普通咽喉炎不至于癌变,但长期慢性刺激确实存在风险。”
某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指出,以下几类咽喉炎患者需要特别警惕:
长期吸烟或饮酒者:烟酒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咽喉黏膜,诱发鳞状上皮异常增生。
有胃酸反流史:胃酸反复刺激喉部,会导致慢性炎症加剧。
咽喉长期干燥或粉尘暴露者:如教师、主播、建筑工人等,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经常清嗓或用力咳嗽者:会造成声带反复摩擦,黏膜损伤难以修复。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同时出现持续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加剧、咽痛不缓解甚至吞咽困难等表现,就要尽早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黏膜病变或早期喉癌风险。
很多患者反复咽喉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消炎、不调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姜波总结,科学管理才是关键,以下5点务必做到位:
1、戒烟限酒,远离刺激源
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酒精中的乙醇,都是黏膜强刺激物。戒烟戒酒是缓解咽喉炎的第一步。如果无法立即戒除,也应尽量减少接触频次。
2、坚持用温水漱口,保持咽部清洁
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可有效清除口腔和咽部的细菌,减轻炎症反应。尤其在外出归来或说话时间较长后,更应及时清洁咽部。
3、避免用声过度,保护声带黏膜
长时间大声说话、吼叫、唱歌,都会导致声带疲劳甚至损伤。建议每说话30分钟就休息5分钟,使用麦克风时尽量避免提高音量,学会“省着用嗓子”。
4、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炸、过热食物会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炎症。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蔬果,如橙子、西兰花、胡萝卜,有助于组织修复。
5、注意胃食管反流管理
部分慢性咽喉炎患者伴有胃食管反流,晚上躺下时胃酸上涌至咽部,造成黏膜刺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物,同时避免睡前进食、减少油腻摄入。
“我以为只是嗓子干,结果一查居然是癌前病变。”这是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患者的亲身经历。她在经历了多年慢性咽喉炎后,出现持续性喉咙痛、声音变粗,最终确诊为喉部黏膜异常增生。
医生解释:并非所有慢性咽喉炎都会癌变,但炎症长期存在、黏膜持续受损,确实可能诱发细胞结构异常。特别是增生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在临床上与早期喉癌的表现非常接近,必须高度重视。
正确面对咽喉炎,别让“炎症”变“病变”很多人对慢性咽喉炎已经“习以为常”,觉得只要不太痛就不用管。但事实是,不疼不代表没问题,尤其是那些经常“清不干净嗓子”、总觉得“咽部有异物”的人,更要警惕。
最好的做法,是把咽喉炎当成慢性疾病去管理,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养成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不是所有炎症都能自愈,不重视就是“慢性作死”咽喉炎看似小病,背后却可能隐藏大问题。医生提醒:任何持续超过三周的咽部不适都应就医排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千万不要一拖再拖。
养护咽喉,从今天做起。科学护嗓,比吃药更重要。
参考文献:[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慢性咽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咽喉疾病防治专篇》[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临床病例库(2022年度)[4]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健康宣教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慢性喉炎会癌变吗(炎症拖成癌症医生告诫患咽喉炎患者注意这5点缓解病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