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妈常常发愁:孩子一到写作业就磨蹭,一讲到学习就打哈欠。
面对这样的“学渣预备役”,家长们着急上火、喉咙都快冒烟。
然而,越催越抵触,亲子关系还闹僵。这时候,别急着批评和发火。其实,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可以被唤醒的。
诀窍在哪?并非死板地盯着作业,而是懂得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发去爱上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年最实用的一招——“兴趣激活法”。
不用鸡血灌满脑,也不用呐喊加油,只需让学习变得有趣,哪怕一点点。
一、找到孩子真正喜欢的“锚点”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对动物肃然起敬,有的孩子涉猎机械工具如数家珍。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关注孩子的小兴趣,哪怕只是一个小细节,比如数学里的“数独小游戏”、语文课上的“童话改编”,都会成为引燃动力的“锚点”。
和孩子一起发现:“你觉得什么东西最有意思?”“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新鲜的东西?”让交流流动起来,把冰冷的成绩单变成一次次冒险的探索。
他们慢慢会告诉你:这个知识没想到还能这么玩。
二、改变“帮”孩子做作业的习惯
不少家长心疼孩子,总是手把手辅导、什么都包办。
时间久了,孩子既不需要思考,也不懂自主。
与其催促、陪读,不如动动巧劲:给孩子一点空间、给难题设置游戏,比如通关闯关打怪升级式的鼓励,每突破一道难题就集一个积分、小奖励。
几次下来,孩子尝到自我成就的小甜头,比大人一再“监督”要有用得多。
学习不是“苦差事”,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无形之间,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也都提升了。
三、夸奖“过程”,而非只看“结果”
谁都喜欢被认可,孩子也一样。别总拿分数说事,不妨多鼓励努力的过程。
例如:“妈妈看到你今天自己查了资料,真棒!”“这道题虽然没做出来,但你很认真地分析了思路。继续努力!”
不断传递这样的正向反馈,孩子才会觉得学习其实是“有温度”的事。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肯定,可能比你帮他完成作业来得更让人开心,效果也更长远。
四、情感陪伴,比虎妈狮吼更有效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总喜欢在父母身边转悠,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同。
在成长路上,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柔软。
学习路上遇到坎坷时,不是“督促”他们爬起来,更温暖的方法,是给他们一点耐心、一个拥抱,一句“没关系,爸爸妈妈相信你”。
成年人世界的焦虑和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他们很难承受。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
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讨厌课本的时候?用你的共情,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五、日常里“浸润”学习氛围,别只靠课本
学习真的不只是看书刷题。大千世界,处处都是知识。
带孩子逛一次博物馆,一场自然观察,一次亲子烘焙,都是学习。
生活即课程。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妙,自然愿意走进书本,去探索更多的答案。
总结一下,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是一面镜子。教育不是指挥棒,而是陪跑器。
让学习不止于成绩,让爱和鼓励为孩子加油,坚信他们终会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信任和点赞。不妨放下焦虑,带着笑容和他们一起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6一12岁孩子不爱学怎么办别急着发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