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一阵一阵的绞痛,不拉肚子.(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

肚子一阵一阵的绞痛,不拉肚子.(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

郦芷容 2025-10-08 要闻聚焦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清晨六点半,老张像往常一样刚刷完牙,忽然感到 肚子里一阵绞痛。他愁眉苦脸地坐在沙发上,手不自觉地按着腹部,不消片刻,肚子“咕噜”几声,胀痛直往下传。老伴见状,关切地问是不是胃又出毛病了。可让人意外的是,老张一进厕所,排了一次大便,疼痛竟像被“关了阀门”一样,彻底消失!这让老张困惑不已:“怎么每次肚子痛,蹲一会就不痛了?这到底是啥意思,健康出了啥问题吗?”

其实,这种 “肚子痛-→大便-→痛消失” 的现象,并不罕见。很多人或许都有类似经历:明明几分钟前还难受得坐立不安,可一如厕后,恍如新生。难道说,大便就是腹痛的“救星”吗?为什么这种疼痛不像胃疼那样持久难消?会不会其实暗藏一些健康风险?这背后真正的答案,远比“吃坏肚子”复杂。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别急着掉以轻心。这种腹痛,有时可能只是肠道的“日常调皮”,有时却是身体“应激反应”的信号,甚至可能牵动一条被多数人忽视的健康“隐线”,肠脑轴。到底是什么让肚子痛来得快去得也快?背后有哪些科学依据和健康隐患?答案,或许就在你下一次如厕的瞬间,而最关键的细节,很多人却恰恰忽略了。

继续往下读,别让腹痛只留“痛感”,还要学会从中读懂你身体的求助信号,别等小痛酿成大问题。

腹痛为何总伴随着便意?原来与肠脑轴密切相关

你是否觉得腹痛不过是“肠胃闹脾气”?如果答案是“是”,那其实正中了健康误区的圈套。腹部,医学上叫“腹腔”,这里住着的不光有肠胃,还包含胰腺、肝脏、胆囊,甚至泌尿系统和部分生殖器。每当肚子疼时,实际是这些脏器及其间密布的神经网络一起产生“报警信号”。

更令人惊讶的是,科学界早已给肠道一个响亮的称号,“人体的第二大脑”。这是因为肠道神经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它和大脑之间,有一条被称作“肠脑轴”的高速信息通道。情绪紧张、压力加大、饮食失衡、作息混乱……这些大脑端的“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神经信号影响到肠道。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比如,有些人一紧张就“跑厕所”,有人在考试或出差时腹绞痛,这不仅仅是消化系统调皮,其实是大脑和肠道的互联反应。据2021年中华医学会的肠道疾病统计,超45%以上的腹痛患者,可追溯到情绪波动引发的肠蠕动异常。也就是说,腹痛其实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大脑与肠道联合发出的应激信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腹痛,会伴随着强烈的便意。

医生常用一句形象化比喻:“肠道就像家里的水管,管道里积了一堆东西,压力起来了就会胀痛,一旦开闸排泄,压力立即解除,痛感也烟消云散。”这种肠腔压力骤然缓解,是医学上真正的“止痛按钮”。

为什么拉完大便就不痛了?背后有3个关键机制

多数人一腹痛就急着“排便”,拉完后舒服得仿佛没事发生。其实,从医学角度上讲,这背后有三大机制在起作用:

肠道压力释放当食物残渣、气体或大量水分在肠道内集聚时,会导致肠壁受压扩张,刺激感受器发出“痛觉”。一旦大便排出,肠腔压力骤降,痛感立刻消失。正如一组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的临床数据:分析近5000例反复腹痛人群,近六成患者排便后痛感缓解。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神经敏感度下降很多反复“肚子痛+便意强烈”的情况,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痉挛性结肠炎等疾病,结肠壁对压力与神经刺激的阈值偏低,也就是说比健康人更容易“叫疼”。一旦压力解除,神经不再异常兴奋,痛觉自然减退。

肠脑轴回馈调节“拉完就舒服”,其实大脑也在发挥作用。肠道排空,大脑接受到的信号是“危机解除”,应激反应同步关闭,就比如上班族“熬夜压力大+肚子绞痛”,一解手痛感立消,其实情绪和神经都在整个事件中参与调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遇到突发变故,频频如厕,拉完大便后全身轻松。

不过要特别提醒:不是所有腹痛都靠“排便”解决!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初期可能便意增加,但随病情进展,腹痛会越来越剧烈,而且排便反而无效甚至加重疼痛。

腹痛也可能是“肠道情绪化”作祟,警惕3类隐患

不少人以为腹痛就是“吃坏肚子”,可实际上,肠道和情绪同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持续压力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使肠道对正常刺激变得“过度敏感”。生活压力大时、作息紊乱后,明明没有吃冷食坏肚子,却频频腹痛,就是典型情绪型腹痛。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不少“查无实病”的肚痛,常常找不到明确器质性原因,医学上称为肠易激综合征。数据显示,该病在中青年城市人群中患病率接近7%-12%,女性更常见。

不仅如此,还有这三种“腹痛型便意”你要警惕:

持续痛感、排便不缓解:如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子宫外孕等),会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必须尽快就医。

伴随发热、乏力、大便性状异常:如大便带血、黏液、大便发黑等,提示炎症或出血甚至肿瘤风险。

突发消瘦、排便习惯突变:原本规律排便者,突然出现便秘或腹泻交替,并伴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这些都是需引起警惕的信号。

这些情况,绝非单靠“解手”就能解决,反而因延误诊治带来严重后果。

4招科学应对腹痛型便意,教你管理肠道“好脾气”

不想被腹痛频繁“搅局”?“拉完就好”并不等于肚子没问题,关键还在于找到诱因,科学调理肠道。

饮食避免贪凉、少油腻、限暴食优先摄入高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生冷、辛辣、油炸食品,规律三餐,拒绝暴饮暴食。肠道就像机器,只有输入得当才能运转平稳。

生活节奏规律、压力管理有方保证规律作息、压力及时释放,避免焦虑、情绪积攒。必要时通过冥想、深呼吸、日记等方式帮助情绪疏解,给肠脑轴减负。

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大便后就不痛了?腹痛是怎么回事?

适当运动,助力肠道蠕动每日适度快步走30分钟以上,或者进行轻度扭腰、仰卧起坐等运动,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减少腹胀与便秘。研究显示,规律体力活动能将中老年人便秘发生率降低20%-27%。

别滥止痛药和泻药,按医师建议调理许多人腹痛时习惯“自我用药”,尤其大量依赖泻药、止泻药。实际上,这会让肠道越来越懒惰,甚至形成药物依赖。如有反复腹痛、便意或排便异常,一定要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治疗。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3.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4. 《成为肠道健康守护者》(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科普手册) 5.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消化杂志,2021,41(5):321-329) 6. 李华,张建东.肠脑轴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2):123-126.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肚子一阵一阵的绞痛,不拉肚子.(为什么肚子痛时要大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